朱见深虽然位居深宫,但对于民间之事,一直都有所关注,比在外的徐有贞都早些知道了这本书籍。
当其开始售卖的时候,锦衣卫就通过其手段,搞过来了。
锦衣卫搞来了书之后,在例行检查的时候,惊呆了老铁。
不知道该不该将这书上交,赶忙询问了朱骥,而朱骥在看完之后,也是妈卖批,南方人的精神世界已经开放到了这个程度了吗?
朱骥也知道这种事情,皇帝陛下已经记在心上了,不上交怎么行,当下,便亲自去了乾清宫,将这本少儿不宜的书交给了皇帝陛下。
当朱见深看到名字之后,有些懵,而当打开书看了第一页,就更加凌乱了,只见一个肤白大长腿,且温婉可人的女子,双眼含泪,长发凌乱,衣不蔽体的躺在地上……
而享受的男子只有一个裸漏着后背的高大汉子,他只有一个背影,不过其后背上的毒疮与女子的雪白,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朱见深是个理性的人,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女子挂在脸上的那一些泪珠。
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女子,委屈,不甘,且厌恶这个疯狂的世界。
看完第一眼后,朱见深便将书本合着,而后对着等候自己的朱骥说道:“辛苦朱指挥使了,你先下去吧。”
朱骥本想询问是不是要让自己将书带走,或者是下令在京师之内不准出现此种书籍,亦或者是,直接下令江南,禁止此书的发行,抓到笔者与画者,好好盘问一番,询问他们为什么内心如此之肮脏,会玩……
不过朱骥却在抬起头的时候,看到了陛下感兴趣的神情,当下心中清楚,皇帝陛下已经长大成人,是一个男人,对这种东西,哪个有抵抗力。
更何况,其背景故事让人代入进去,也是唏嘘不断,使人产生落差之感。
当下,朱骥不敢说了,只能先下去,而后跟张保沟通一番之后,再询问陛下。
当朱骥走后,朱见深便又打开书籍,看了一会儿,而后轻叹口气说道:“读书人们现在那么不把孔圣人放在眼中了吗?理乐崩塌,圣人教诲犹如耳边之风,井中之月。”
说完之后,便将书本给合着,他也知道自己再看下去,就要变成白日宣淫的好色昏君了。
这书,还是放在晚上看,才有灵魂,也不会有什么负罪感。
朱见深虽然在这一世接受了一整套的封建帝王教育,可也改变不了他的初心,他本质上是一个现代人,对这种东西接受能力强。
若是换作了其他的君主,在这个时候看到这种既嘲讽了大臣,又传播了不干净的东西,第一个想法是,先搞一套收藏,而后就是下令封杀。
这不是毒害我们大明的大好青年吗,都不研究经典八股,去研究话本小说去了,大明的有志青年岂不是要减少很多,以后站在道德制高点抨击皇帝的头铁之人,不是少了很多……
可朱见深到现在都没有想到封杀,也是朱骥比较奇怪的一点,陛下眼里面揉不得沙子啊,这那么大一个石块,怎么当看不见呢。
只要是徐有贞不哭诉,言官不上奏,朱见深根本就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深入下去。
这有毛了。
朕以前看的,可是会动的。
现在这话本顶多就是代入式意淫,哪个青春不带点Yellow,不带点跳脱……
唯一让朱见深感觉不可思议的是,那些读书人竟然会为了这样子的书,排队去买…………
不过,朱见深也知道,自己还是要关注一些的,该收的税,地方上面一定要注意,可不敢少了…………
乾清宫中的朱见深看了许久的奏章之后,总是感觉有点无聊。
刚过元宵,全国上下,除了朝鲜,云南之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奏章。
自己堆积如山的奏章,一个个的看,大多数都是废话文学的典范…………
前面写了数千字的奏章,到最后两句总结,陛下,我这有美女你要吗?用了,给您送进宫里面去。
即便是在京为内阁重臣,外出为三省经略的王文,也开始为了重新回到京师写起了废话奏章。
也算是入乡随俗。
零零散散写了诸多新税制对国家的好处之后,又捎带着问现在臣在广东,有土特产芒果,陛下您吃吗?
朱见深回复,不吃。
过了一个月,王文的奏章又来了,还是如以往一样,写了三省推行新税制的进展,士族乡绅很给我面子,进行的都不错,臣每日都很忙碌,虽身远在万里之外,但却如同陪在皇帝陛下身边一样,而后又捎带着问了句:“陛下,这边芒果,能变成芒果汁,您喝吗?”
而后朱见深回复:不喝,并接着批示,兹奏呈军务大事,百姓生活状态,无需询问特产受否?朕不吃,也不喝,更不要佳人。若是无事,不用上奏,空耗精力,国力,送奏章之驿使很是辛苦……
实际上对于王文,在福建,广西,广东搞新税制,确实不错,朱见深也都看在眼中,若是他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将三省之地的新税制推行成功,自己也会让他在退休之前,回京完成对文官巅峰的追逐,有错罚,有功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