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纠察军

作品: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作者:光头李三|分类:历史|更新:2023-06-21 01:55:10|字数:4758字

李暲连夜被送出了金州城。

等到李暲走了之后,郑种也开始做背水一战,他带走了几乎全部的士兵,调转到了开州城,准备跟汉城尉郑棕死磕,行军之时也没有丝毫的隐藏,就在赵辅的眼皮子底下进行。

郑种知道让平壤的军队损失惨重,早点结束朝鲜的内乱,是不符合大明国的利益,所以自己只要不进攻赵辅所控制住的东州四城,他就是将部队全部拉回去直接去打汉城,赵辅也不会过问。

而赵辅跟郑种像是商量好的一样。

郑种在开州城打起来的时候,赵辅也开始率领数万的士兵,猛攻金州城。

赵辅用了两日,占领金州城,纵数万士兵抢掠三日。

郑种用了三日又一次击败了由汉阳尉率领的汉城主力军,连续夺了两座城池,一步步朝着汉城的方向逼近。

心照不宣,郑种拿汉城,赵辅取朝鲜东北各府州。

汉城王廷大惊失色,赶忙朝着赵辅发去王令,让其率军折返,配合汉阳尉歼灭叛军。

可自从赵辅到了东平城之后,所谓的王令,他就已经不在乎了。

不仅赵辅不在乎,就连那些朝鲜籍的将领,普通的士兵也都不在乎了。

赵辅一路向北杀去。

郑种一路向南杀去。

而在平壤准备许久的石彪,也在战事最焦灼的时候,率军南下,打着扶持朝鲜正统的旗号,连下数城。

实际上这个时候北方的城池,除了那些土匪恶霸之外,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军事力量,说是攻击,还不如说是接收,重新树立规矩,当然这些城池也被糟蹋的不成样子了。

一路打下来,数万装备精良的明军士兵,受伤的人只有十个人,还都是累着腰,掉下马,扭到枪这样的问题。

王越在战争进行之时,给石彪进言:“这么多城池,若是明军各个防守,军队太过分散,不如成立纠察军,选朝鲜籍精壮,大城建立五百人纠察军,小乡镇建立五十人纠察军,偏远村子由这些纠察军去占领,成立纠察校尉,由明军士兵担任,只发兵器,没有铠甲,可领取粮草,没有军俸。”

石彪刚刚听到之后,有些不愿意,因为在辽东多年,他最不相信的就是异族,刀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是最安全的。

当石彪仔细想了想,这里可不是女真的二十万人口,这里可是有着上百万的人口,若是用在辽平府的管理方式,每年在朝鲜的投入军队,要超过十万之众。

而王越也接着说道:“我们选择老实一些,备受欺压的人当作纠察军,他们一旦得势,就会非常珍惜,对我们也会非常忠诚,日后若有叛乱,他们就会冲在第一线。”

王越的话说到了石彪的心坎里了,就同意了王越的想法,并且将这件事情交给王越去做。

而王越就在占领区废除了公奴,私奴,并且从这些奴隶中选出了年轻强壮的人召入军队之中,接受明军士兵的训练,换上了统一的黑色服饰,人手一把大砍刀。

朝鲜成立了一支地位最低下的奴隶纠察军,实际上已经是违背了儒家的核心思想,但王越这个读书人却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短短数月,在王越的主导下,明军占领城池的秩序变得好了起来。

这些以前没有人权的奴隶很是珍惜他们的机会,干起活来,那叫一个勤快,对自己人心狠手辣,而对改变他们命运的大明国的军士万分的敬重,当然也有一部分聪明的朝鲜人,拿着钱财走动,将自己的儿子安排进了纠察军中。

……………………

内阁值班房中。

于谦看完冷眖给自己的书信之后,将书信放到了桌子上,一脸凝重。

一旁的李贤正在看着沁阳府,洛阳府,西安府三地的秋收卷册,看完之后,李贤看着于谦轻笑着说道:“没想到啊,这三府秋收的税银,粮食都比得上应天府了。”

于谦没有应声。

李贤看到了于谦的模样,心中一惊:“于太保,于太保……”

于谦听着李贤的话,缓过神来,而后他看着李贤轻声说道:“李辅臣,出大事了。”

“大事,能有什么大事。”

“太上皇丢了……”

“什么……这,这怎么可能。”

“冷眖来信,太上皇一路魂不守舍,提出要去滕王阁散心,他没有拒绝,太上皇就是在这个地方消失的,应该是蓄谋已久。”

“找啊,大规模的找。”

“繁华地带找人哪有那么容易的,冷眖曾与南昌知府商议,关闭城门,不到两日,民声鼎沸,不能不暂停,现在的太上皇应该都跑出江西了。”

李贤听完之后,叹了一口气,这才过了几年的舒心日子啊。

于谦接着说道:“看来啊,这太上皇朝着京师来了,我们也不用找了,过不了半个月就跑到京师了。”

这种事情也没有办法去惩罚冷眖,这老哥们也陪着太上皇那么多年,任劳任怨,从来没有怨言,不能因为最后的疏忽,就不看前面所有的功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方便以后阅读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第369章 纠察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第369章 纠察军并对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