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丰防守大作战,在有了生力军的加入后,终于进入了2.0版本。
只是目标从厦海部队换成了尸潮,可尸潮中的变异体,一点儿也不比机甲容易对付。
好在唐依云将近卫的精锐集结,分成小队平摊给各部,再配合部队原本的进化体战士,能够对硬扛着炮火攀上城墙的变异体进行有效截杀。
再加上陈风整顿周边聚集地的时候,一定程度将周围连接的城市丧尸清剿。
尸潮的冲击主要集中在南方和西南方,否则四面八方一窝蜂来袭,以这些兵力想要完全驻守,难度可太大了就。
尸潮的抵挡,完全不同于部队间的作战。
无论是云丰还是建安或是整合了苏市的厦海,末世以来长久的应对,都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就是丧尸不惧生死,围城的时间要久很多。
尤其是云丰,直接在在城内燃起的战火。
死伤的血腥气无比浓厚,引得尸潮发狂,平添三分战力。
整整一天一夜,被尸潮冲击的每一个聚集地,城外的尸体都堆了几十米高。
极寒之下,它们冻得跟铁一样硬,成为了城墙外的另一道屏障。
损耗了大量丧尸都没能成功突破城墙,尸潮“识相”的退却了。
它们重新回归并盘踞在人类原本的城市,只在路途中,留下那么三三两两个掉队的家伙。
尸潮的冲击,往往就是这种形式。
不是完全将聚集地冲破,便会在一定程度的自我消耗后,自行散去。
皇级引领的规模性冲击,针对性更强。
可有限的智慧,也让它们不懂得利用丧尸无痛无惧的优势持续作战,扩大战果。
某种程度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诅咒呢?
一场建安保卫战,让云丰和建安部队间的关系,有所缓和。
这对陈风接下来的安排,也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守住城市,静待尸潮退却,首京方面牵头,结合陈风和袁崇山来了一场线上会议。
这场会议,并不是对袁崇山的审判,但也对其错误,进行了“指正”。
因为云丰方面,已经将铁证上交,并加以证实,建安最后运用于正面战场的机甲,正是镇州制造并向云丰输送的机甲。
截杀镇州运送材料小队的罪名,已然坐实。
基于此,对于袁崇山的定罪,可以说是上不封顶。
小了说,叫制造内战摩擦。
大了说,定个直接掀起内战的罪名,不算出格。
至于袁崇山本人,那就更清楚了。
协同厦海、月合,他的本意就是掀起内战,打掉云丰这个威胁建安发展的心腹大患。
也知道在上头眼里,他本人扮演的是个什么角色。
所以他也极为配合,根本不去推脱,将厦海、建安、月合从一开始刺杀陈风起,到合谋镇州部队哗变,到截杀镇州输送材料的小队,再到如何谋划破灭云丰的过程,全部向首京坦白。
袁崇山很懂,只有主动的向上头交出“投名状”,表明自己不管犯下什么滔天罪责,都没有隐瞒,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于罪责中刷取好感。
这也是上、下权力的一种潜在交易,你知我知。
袁崇山坦白、削权,首京保留脸面,同时给他一条活路。
对于陈风来说,则是有了上头的官方支持,有正当权力整合建安。
各方目的都能达到,这是袁崇山不得已的“三赢”,或者说,是他权力牺牲,陈风独有的胜利。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实。
袁崇山杀不得、杀不动,毕竟首京的掌控力下降的厉害,还有那么多聚集地盯着,牵一发而动全身。
罚的过重,会过度引起逆反心理。
罚的太轻,又显得首京没有存在感。
面向长安的胜利刚刚雄起的威名,又要大大折损了。
所以,对袁崇山的处罚,力度拿捏的要十分精巧才是。
这场会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
袁崇山十分配合,陈风也一样配合。
这是一个彼此都默契的、既定的结局。
会议还没有下线,首京方面便当着袁崇山的面,将决定、“处罚”、命令下发。
有关内容直接给他过目,袁崇山也不客气,针对一些不能接受的点做出回应。
上头也干脆,全盘批准。
仅两个来回,便彻底改变了建安命运,对袁崇山的罪责判定,线上会议,也到此结束。
首京的动作,那叫一个快。
几乎在线上会议结束的同时,便面向所有聚集地通报,将席卷三大超级聚集地的战争定了性。
其中,对于厦海及没有直接陷入战争的月合,一笔带过。
对于袁崇山本人,也是直接开脱出去了。
通报的大意是,云丰、建安、厦海的作战,皆系误会。
起因皆为建安组织队伍截杀镇州输送云丰的小队,且几方的演习太过激进,在截杀事实的基础上让云丰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至于厦海对云丰的直接作战,是建安方面在同云丰开战后,有人伪造总指挥手令向其求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