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竹纸

作品:新贞观造反录|作者:龙纹小吉|分类:历史|更新:2023-06-23 08:36:37|字数:4574字

李世民很严肃地问道:“高明,你说的装订成书,普通百姓也能随便买的起的纸张,你真的有?”

这个问题,不但李世民想知道,就连长孙皇后,长孙无忌,还有房玄龄、杜如晦,甚至是张仲坚、王二娘、谢飞燕,都是很想知道。

因为,若是有连普通百姓都能买得起的纸张,那会是改变朝野的格局,打破世家垄断学子的局面,不单止是寒门,就连百姓也能读书写字。届时,朝廷何愁没有人才可用?

对于这一点,李世民实在太想要了:“高明,纸张在哪里?只要你拿得出来,朕免了你的鞭刑。”

李承乾说道:“父皇,纸张还未制作,不过制作出样品来也不难,毕竟配方也不复杂。”

李世民说道:“什么?你还没制作出来?那你怎么知道你的纸很便宜?”

李承乾说道:“父皇,儿臣这里有配方啊。”

程咬金问道:“太子,那配方是什么?赶紧写出来让俺瞧瞧。”

李承乾说道:“怎么,程伯伯是想做这个,赚一笔大的?”

程咬金说道:“俺是想要验证下,太子的配方能不能制作出纸张,这可是涉及到太子是否免罚鞭刑。”

李承乾说道:“既然未来老丈人想赚钱,那承乾就把配方说一下。”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听到儿子竟然把配方公布出去,感觉有些神奇,但是并没有阻止。因为这个太子,标准的掉钱眼里。所以他公布出去,要么就是另有意图,要么就是这东西不赚钱。

李承乾来回踱着小步,摇头晃脑地说了起来:“自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纸张已经成为了皇室、世家、权贵等的日常书画用品。但是蔡侯纸并没有彻底地普及到全国上下,百姓根本就用不起,那是因为造纸的工艺问题,还有世家的刻意控制。这是书籍的流通和知识的传播最大的障碍。”

众人都点了点头,李世民说道:“这些谁都知道,说重点。”

李承乾还想卖弄一下纸张的历史,结果被李世民打断,只好直接说重点:“纸张的制造,分为4个大步骤:原料的分离、打浆、捞纸、烘干。首先,从原料上说,现在多用楮皮、桑皮、沉香皮、瑞香皮及栈香树皮,哪怕差一点的,也是用破麻布,野麻。这些材料不是不好,造出来的纸都很好用,很有特色,但是贵啊,工艺也复杂,所以纸张自然就贵了。”

众人纷纷问道:“那太子你说该用什么作为原料?”

李承乾说道:“说到重点了,我就不卖关子了,原料用竹子。竹子产量巨大,生长速度快,以它为原材料,工艺难度和成本将会大幅度下降。”

程咬金一个副将突然举手,像小学生提问一样:“太子,哪里有这些竹子?”

李承乾说:“问的好。竹子哪里有呢?我大唐很多地方都有,常州、杭州、越州、婺州、衢州、宣州、歙州、池州、江州、信州、衡州、益州、广州,等等等,太多地方有竹子了。”

长孙无忌瞥了一眼那名副将,说道:“认真听,别乱问打断了太子殿下说话!”

那名副将把手缩了回去,脖子往下缩了一点。

程咬金反喝道:“长孙狐狸,你鬼叫什么!太子都说问得好。”

当着皇后的面骂我是狐狸?长孙无忌想发作,但是房玄龄拦着,杜如晦发话:“陛下面前不得无礼,都认真听太子说。”

李承乾没有理会这些小插曲,继续说道:“竹子作为原料,虽然成本大幅下降,但是竹子抹除的纸浆缺乏必要的柔韧性,纤维与纤维间的结合力还不够理想,造出的纸张会疏松多孔、表面粗糙、强度低。所以,在竹子打成的浆液中混合芦苇的浆水,就可以提高纸张的质量。”

一段话下来,李承乾停顿一下,因为这些人需要时间背记下来。这段话里面很多词语,大家都不了解是什么意思,但是大部分都知道抓重点:打浆加芦苇。

唯有程咬金和三个副将没有抓到重点。

房玄龄第一个记下来了,说道:“太子殿下,请继续。”

李承乾就继续说下去:“接下来,就是用添加纸药,作用是填料和降低纤维下沉槽底,使纸浆均匀。现在多用淀粉糊做纸药,这样成本高,还浪费粮食。所以改用藤、葵等浸出液用作纸药,简单方便,成本低廉。”

众人立马开始记纸药的材料。

程咬金的副将又举手准备提问,这次所有人都直接瞪他,吓得当即把手缩了回来。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两人根本就没有去记,因为配方就在自己儿子脑袋,只要一会让他写出来就好,所以李世民说道:“继续说,不用停。”

李承乾说道:“是父皇。到这里已经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说的了,只是这样制作出来的纸张质量不太让人满意,毕竟是廉价的材料,而且制作时间也快,只需半年就能制作出来。

若是想用这些廉价材料制作出高品质的纸张,只需要在烧煮之前,用石灰水浸泡百天,然后再打浆造纸,这样纸面产生光泽,可以做到摩擦不破,百褶无痕。只是这样需要10个月才能制作出纸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新贞观造反录》,方便以后阅读新贞观造反录第139章 竹纸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新贞观造反录第139章 竹纸并对新贞观造反录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