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地,乃住处、住持、生成之意。即住其位为家,并于其位持法、育法、生果之意。
十地,十住,为大乘菩萨道的修行阶位。
十地十心,初地为种子,二地为芽,三地为疱,四地为叶,五地为花,六地为果。
姜逸闭上眼眸。
心识之中,草木发芽。
面对强敌,面对自身隐患,所能做的不过是继续参禅悟道,穷究天地之理,炼就无上道心。
须弥诸事,在处理了无留陀后,除了造神计划外,已经无关紧要,而博士他们又不是现在的自己能撼动的,那么只能静心修行,多一分进境,就多一分力量。
“心识蕴藏之种,积聚,深藏,你已经足够了。”
“正等善见之根,你也达成了。”
纳西妲落在姜逸面前,两位集须弥诸法丛林的诸法者,开始论道。
那是异界之理和本土之理的融合和碰撞。
“熏习成就之芽,如人以香气薰附衣服,染净迷悟诸法之势力薰附残留在吾人心识上之作用。”
深奥拗口的禅理从纳西妲口中吐出,那是凡人难以参悟的至上修行。
诸法,实际上就是人之身、口、意三业。
纳西妲的命星之理和十地十心之理,在生根发芽的过程上稍微不同,但如不同的植物,都将结果。
十地十心,是姜逸在须弥诸法丛林参悟到的修行法,混合了部分穿越前了解的知识。
“在荼诃之座和水天丛林之间,有秘境为‘有顶塔’,那是曾经的曾经大慈树王在构建心中的地上乐园时,暂居的地方。称呼为塔,但在更加久远过去只是躲避风沙而建起的小小祭场。”
“大慈树王在里面留下了三法。”
“云垢,思惑,引业。”
纳西妲说着皱了一下眉,单纯的话语并不能叫她和姜逸在论道中阐述自身理解的所有奥妙,于是,意识脱离了机关暝彩鸟的躯体。
两人的意识瞬间纠缠在一起,无数知识开始碰撞。
“贪嗔痴,为垢,为恶之根源,为三不善根,为三种根本迷惑,宛如屏蔽内心的毒云。所以要思惑。”
“试试看找到你心中不和谐的地方吧!你担心的、感觉内心烦躁,感觉自己仿佛要堕落向漆黑失控的根源。”
纳西妲所讲的全部道理,姜逸都懂,并且所有的境界都达到过。
不知道从何开始,姜逸就有种不安,对自己,对自己那透彻的菩提心,那稳固前进的道心。
这种不安,远远超过了博士、散兵、少女三者加起来带来的压力。
对于他来说,这些执行官只是值得重视的对手,但绝不是迈不过的坎。
而此刻的不安,似乎会让他永久沉沦。
漆黑和禁忌知识带来部分意识的混乱,肉体的痛苦,是正常的,需要克服的,对宇宙力量的忧虑是不安来源的一部分。
生的繁衍,无尽增长,也是不安的一部分。
但……这些是不安的条件,绝不是不安的真正最本质的来源,因为这些他都看得到。
他的不安是来自于某种未知,这股未知就藏在这两者之间。
是什么呢?
姜逸不知道,眼前仿佛有迷雾遮住心灵,一思考,一追溯,那念头就散了,想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想。
所以有了他和纳西妲以最基础的禅理开始论道。
希望在双方的辩论之中,找到不和谐之处。
找到自己想了什么,又没有想到的东西。
纳西妲此刻,就是能照耀出他污垢的明镜。
“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不说须弥诸法‘断我执’,璃月仙道的斩三尸,就可叫我的道心,已无贪、嗔、痴。”
“三尸不代表贪、嗔、痴,但却是贪、嗔、痴产生的地方。”
“好华饰,好滋味……以及……繁衍之欲望。”
“可是……”
姜逸内望己心,诸多念头。
“克已慎独,守心明性。”纳西妲在姜逸允许下,对姜逸读心,“你无贪,无嗔,无痴,不好华饰,不好滋味……最后的欲望,来自于你掌控的生命之法则,是自然之规律。”
“属于你自己的繁衍之欲,生命之真情,明明也被你约束,被你掌控。”
“不……”
纳西妲感觉自己好像看错了。
“你已经照见五蕴皆空,已是‘断我执’,也不执着于情色,达到有情忘情至情之境界,对你来说,对生命情感的尊重,胜过那生命的繁衍欲望。”
漠然的神性和人性在交织,神性是“断我执”,人性是“克已”,他确实是完美的心情,不执着于欲望。
因为……欲望只是运行于“生之极”的手段。
“祂”以真实的模样“欺骗”住了眼前的神明。
镜子能照出一角透彻的天空,可不代表整个天空都已被镜子倒映而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