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的院子里,还摆放着十几台空调外机,王慧告诉周安东今天就能完成安装。原本,周安东是打算安装中央空调,毕竟中央空调在舒适度和美观度上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但是,当他考虑到前面的会所、私房菜和宾馆,如果全部使用中央空调,耗电量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这个年代普遍存在电力供应不足问题。
中央空调的功率较大,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空调很可能需要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如此一来,电力供应肯定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所以,他必须要到电力部门进行电力增容,以满足所有场所的空调使用需求。其实这倒是好说,增个容,只要掏钱就可以了。
真正让他担忧的是,尽管这里是京城,相对其他地方来说电力供应较为稳定,轻易不会停电,但如果这片区域全部使用中央空调,并且夏天长时间运行,电力也有很大概率会出现故障。
因此,周安东最终决定购买分体式壁挂空调。尽管此时国内的空调市场几乎被进口机所垄断,甚至在整个九十年代,进口机都在市场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但在八八年的时候,华宝空调器厂就成功研发出了第一台分体壁挂机KF—19GA,这无疑是国产空调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紧接着,在第二年,也就是八九年,春兰和格力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分体壁挂机。虽然与进口机相比,国产分体壁挂机在技术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周安东还是选择了支持国产,买了春兰。
如果周安东仍然坚持选择中央空调,那他也别无选择,只能购买进口机。因为,国产中央空调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无法满足需求。他又对既丑又笨的窗机毫无兴趣,所以进口机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不过,既然他已经改变主意,不再考虑安装中央空调,那么自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持国产机。就算技术和进口机存在一些差距,就算外观没有进口机精巧美观,他也依然选择了国产机。
反正这种壁挂机要是坏了,更换也方便。另外他相信国产机的质量,因为在上一世,九八年的时候,他买了一台春兰空调。
直到他老娘去世,那台空调使用了二十多年,除了像拖拉机似的,动静有点大之外,制冷效果依然杠杠的。到了他重生那一天,空调还在汤河子那栋老房子的墙上挂着呢。
周安东看了一眼整齐摆在墙根下的空调外机,不管这些空间质量怎么样。等千禧年后,国家电力稳定了,国产中央空调技术成熟了,该换还是得换。
周安东迈步跨出大门,刚刚巡逻回来的安保,见到周安东立刻敬礼问好。
“董事长好!”
周安东笑着点点头,迈步走向胡同口。
顾兵撇着嘴说道:“看看你现在这资本家的丑恶嘴脸,要是在二十年前,你妥妥是被批斗的对象。”
周安东没搭理他,而是站在了四丫头胡同口,顾兵闹了个没趣,揉了揉鼻子,然后把烟头扔在了地上。
“会所什么时候开业?”
“还没确定。”周安东往前走了几步,站在了一个砌好的下水井边,低头往里看了看。
这几天,会所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也就是收拾收拾卫生,修剪树枝,还有整理那些花花草草。各个院子都显得有些杂乱,这一堆剪下来的树枝,那一堆枯败的花草。
而安靖那边,正在招聘管理人员以及调酒师、钢琴师和服务员等等。而且,招聘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以确保会所开业后能够胜任各自的工作,不会出现问题。
至于会所的开业时间,周安东初步决定在元旦。所以,时间相对比较充裕,他也并不着急。毕竟,这也不是着急的事儿。
另外,关于会所餐厅的厨师问题,唐林要把前面的文林胡同打造成私房菜馆。为此,他邀请了燕家菜传承人燕双喜。
这位老爷子可不简单,他是国宾馆的行政总厨,正经八百的处级领导,刚刚退休。所以,周安东打算会所也交给燕双喜。
也不需要老爷子亲自坐镇,派几个徒子徒孙到会所就可以了。因为老爷子的大徒弟也非常牛逼,是国宝级的烹饪大师,国宴的主厨,现在接任老爷子,担任国宾馆的行政总厨。
周安东站在四丫头胡同口,向里面看了一眼,并没有过多停留,便迈步走向文林胡同。此时,所有院子都已经打通,院墙也都已经重新砌起来了,但修缮工作的进展却相当缓慢。
目前,只有靠近胡同口的那套院子完成了修缮,其他几套院子还远远没有完工。按照会所那几套院子的修缮进度,要把这几套院子全部修缮好,恐怕得等到明年了。
一旁的顾兵无聊的说道:“要不要进去看看?”
周安东摇了摇头:“挖的都是沟,还是算了吧。”
所有活儿都在眼前摆着呢,进去也没什么好看的。接着,周安东转身来到周乐和周羽胡同。这里的院墙砌筑进度比文林胡同要慢一些,目前只完成了一半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