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科举之路

作品:洪荒:我为杨戬,埋葬旧日诸圣!|作者:SSD|分类:武侠|更新:2023-07-11 18:26:25|字数:6116字

也不能变成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刃,肆意地砍杀着你的同僚,不能损害大家的利益。

………

自古以来,哪怕孤臣不贪,也很少有好下场,更何况你还是个大贪官。

动了大部分人的蛋糕,你还想活吗?

这是和珅的第二条取死之道。

最后一条,就是和珅贪污受贿、经商所积累的,富可敌国的财富了。

自古以来,哪怕是皇帝也不能吃独食,更何况你只是一个大臣。

人啊,越是家境殷实,富可敌国,深入人心,越是遭人惦记。

这三条已经足够让所有人对和珅产生杀意了。

当这个世界上,九成九以上的人都想杀你之时,你又怎么可能不死呢?

…………

所以说,现在的和珅,并不打算走原版和珅的道,他要自己趟出一条道。

…………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和珅,还没有踏入官场,有改变自己的机会。

现在的和珅准备好好读书,先考取个功名在身,然后再用钮祜禄家族的人脉,加入勋贵一脉恩典一系的文臣集团。

而和珅之所以这么折腾,完全是因为,为了在官场之中,更好的混出头来。

“………………”

封建王朝的官场,历以来都是以出身决定阵营。

和珅的出身,是勋贵一脉,武将世家,是天生的勋贵一系的官员。

这种出身,虽然能给他带来极大的先天性好处,但这也意味着他只适合走勋贵系的道路。

不管是做文官也好,做武将也罢,只要他踏入官场,大家都会默认他是勋贵系的官员。

“……”

如果说,勋贵出身的和珅,想要转变身份,不加入勋贵系的官员之中,那也可以。

但是后果可是相当的严重,基本上一辈子也出不了头。

原本和你同一出身,勋贵一系的官员们,会觉得你瞧不起他们,觉得你背叛了他们。

在官场之中,勋贵一系的官员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对付背叛者。

就算念着旧情,不把背叛者踩死,也会把你弄得丢职罢官。

而另一边。

无论你再怎么证明,自己是通过科举考试,一关一关坐上这个位置的,那些清流一系的官员,即江南诗香门第一系的官员们,还是不会接纳你。

因为,这是官场的潜规则。

所以说,官场之中,出身决定阵容,屁股决定脑袋。

屁股的立场,比脑袋的精明,更加的重要。

“…………”

话归正提!

想要通过正统的科举考试,考上有品级的文官,那可是相当的难。

那可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有一人能过。

一个普通的书香门第,他们的孩子,想要走科举之路,首先,需要考过童试。

童试由知县主持,一般考五场,分别考八股文、试贴诗、经论、律赋、策论等,百人中选一人,逃汰率百分之九十九。

通过童试后,便已经算是拥有了最低等级的功名,虽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但至少社会地位是挺高了一些。

读书人在成为童生之后,哪怕是日后不能再更进一步,也没有经商的头脑,但也可教教书,替人抄写文章书籍,以此谋生。

只要舍得下面子,日子比普通老百姓,还是好过不少的。

而童生如果想更进一步的话,就需要考院试,考中之后,即为“生员”,百姓们俗话通称为“秀才”。

在清朝,只要考取了生员,也就是有秀才名头,就算彻底脱离了普通老百姓阶层,可以拥有一些实际意义上的特权。

例如受免丁田粮税,又如上堂不必下跪等等,实实在在的权力。

考中了秀才的读书人,只要不是读书读傻了的读书人,一般在当地的县府,都能混的风生水,成为富甲一方的有钱人。

科举考试的第三关,那就更厉害了。

乡试,又称大比、秋闱。

每三年,在一省之地举行一次,一省的读书人,最后只能要几十个人。

全国各省的录取人数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一千人。

乡试可以说是科举考试之中最为重要,也是刷下人数最多的一关。

毕竟,通过了乡试之后,便具有了做官资格,可以称得上一句举人大老爷。

乡试之后的第四关,就是会试了。

常在乡试后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举行,由京师礼部主持,又称春闱、礼闱。

考过会士虽然不能获得什么实际意义上的好处,但却拥有了进入下一关殿试的资格,有面见皇帝的机会。

殿试,也就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百姓们口中常说的跳龙门。

考中者便是金榜题名,算是拥有进士出身,可以称得上是潜力无穷。

而前三名,被称之为状元、榜眼、探花,算是进士及第,算是一甲之列,然后还有二甲,三甲,反正都是进士出身。

这些都是正规的科举制度,也是正常读书人,想要做官所必须经历的各项考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洪荒:我为杨戬,埋葬旧日诸圣!》,方便以后阅读洪荒:我为杨戬,埋葬旧日诸圣!第一百一十章 科举之路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洪荒:我为杨戬,埋葬旧日诸圣!第一百一十章 科举之路并对洪荒:我为杨戬,埋葬旧日诸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