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史礼那边是川涧府的枭卫所派下来的枭卫,没有抓捕也没有问话,只是派人跟在身边,寸步不离。
温史礼虽然很反感,但又无可奈何。自己有任何异动,就证明自己想参与暴乱的行动,为夫子鸣不平。
定亲王在等待武甲军的到来,在武甲军没到之前不打算开棺验尸,怕会出现不可控的局面发生。
驻军和驻军将领明年才会换防换地方,今年还会在东州呆一两个月,那就不考虑他们参与接下来的事情了。
定亲王是非常生气的节奏,前不久朝廷才帮助东州治理水灾的事情,不但不感恩,还恩将仇报来对抗朝廷。
自己的内心是非常尊敬夫子的本人,可是蔡氏这个庞然大物不除,对旭日威胁太大。
这次事件中,就证明了蔡氏的恐怖之处,无论是普通的百姓还是官员,都敢跟朝廷作对,毫不畏惧。
这样的蔡氏是可怕的,没有把朝廷放在心里,朝廷的法度视而不见,心里只有夫子。
自己对夫子的死非常怀疑,怎么说没就没了,难道真的是枭卫做的?还是陛下下令的?
就算开棺验尸,知道夫子是被毒杀的,可真凶已经自杀了,线索都断了,案件怎么查?
定亲王在进入蔡家后,蔡家族长蔡于松迫于压力当场承认了夫子是被毒死的,真凶也死了。
定亲王让枭卫去查看凶手,看看凶手是不是他们枭卫的成员。
探查的枭卫回来报,那个凶手跟现有的枭卫对不上信息,完全不认识,只不过是蔡家的一个工作多年的下人,非常普通。
定亲王想到了这凶手极有可能是一名被培养多年的死士,如今被启用,用完后就自杀,把所有线索都断掉。
可偌大的一个蔡家就没有人识破这个下人吗?蔡夫子可是一个慧眼识人的高人,真的看不出这个下人是什么人吗?
东州的人不知道从哪里得知,武甲军将进入东州来镇压他们,镇压蔡氏。
这让大家一下子想起了当年中州的董家,也是被武甲军给灭的。那年董家被杀到血流成河,核心人员一网打尽。
现在是要轮到蔡家了吗?大家都议论纷纷,各地奔走传播。
武甲军要来镇压东州,镇压蔡氏,就像镇压董家那样。这消息造成了东州境内的极大恐慌,矛盾激发的更加激烈。
定亲王知道传言后,脸色大变。从自己发出命令到武甲军的调动这一过程,身边的人都不知道,就算武甲军在行进中不小心被人看到,也不会被认定是派往东州的。
到底是谁泄露了武甲军的行动,这样的人实在太危险了,能清楚知道朝廷大军调动的部署,所图甚大。
武甲军入东州镇压的消息被有心人传到了各州,一时间董家被灭的场景在大家的脑海中再次上演。
宋中明是惊讶到不相信,难道朝廷真的要赶尽杀绝?杀完夫子,还要杀光蔡家的人吗?还是说身为夫子学生的自己也要死吗?
天下到底有多少蔡氏的学生,大家根本就算不清楚。朝廷真的要灭蔡家,这些蔡氏的学生也是要受牵连吗?
沈新宇越看事件越觉得可疑,暴躁的心慢慢平复下来,在认真思考事件背后的隐藏着什么。
对于定亲王调动武甲军,这无可厚非的。定亲王有节制全国军队的权力,武甲军更是定亲王的亲军,调动武甲军是可以不经过自己同意的,这是先皇和自己给定亲王的权力。
把武甲军调入到东州这举动,是可以对东州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也会在最短的时间让事件持续不下去。
有人想通过毒杀夫子来引起东州的骚乱,激发蔡氏以及蔡氏相关的官员,百姓等等,从而损害朝廷的颜面,让他们失去对朝廷的信任,同时让他们起来对抗朝廷。
这件事情背后的黑手,最终的目的莫过于想推翻朝廷而已。什么阴谋诡计,尽管使出来。
既然戏台由别人搭好了,朝廷不参与一下是不行的。既然蔡氏迟早都是要处理的,那么就趁这一次事件全部搞定,好随了某人的愿。
沈新宇随后给定亲王下了一道密旨,武甲军可以在东州采取任何武力行动。
柴羽飞从蔡夫子的死就开始关注,到现在事件演变到今天这样子,一直都没停过。
柴羽飞这时候也有些相信民间所说的,蔡夫子是给枭卫弄死的,为的就是让朝廷名正言顺的把武甲军调入东州。
武甲军出动的意义都是代表着死亡,蔡氏这仅存的完整的世家看来是逃脱不了其它世家同样的命运了。
原本还以为朝廷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蔡氏这头疼的世家,想不到居然用这么暴力而又非常好用的办法。
可能大家都会觉得朝廷会因此失去天下百姓的信任,令那些对蔡夫子有狂热之情的人出来对抗朝廷,朝廷会陷入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是历史会告诉大家,等朝廷把蔡家解决后,清理那些死忠分子,对百姓进行减免赋税,让他们安居乐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