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秦牧率领“六十万大军”全线进攻河北的消息传来,邺城上下一片震恐。
他们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邺城,府衙的节堂之内,袁绍以及审配、荀谌、郭图、高览、陈琳等谋士大将,尽皆皱着眉头,一副愁云惨淡的神色。
秦牧现在转守为攻,六十万大军肯定是没有。
不过,十多万人马还是能拿得出手的。
“主公,这是秦牧的檄文……”
郭图拿着一道檄文,欲言又止。
“拿过来我看一下。”
袁绍不由得脸色一黑。
郭图讪讪的道:“主公,这檄文你还是不要看了。”
“拿来!让我看看!”
袁绍怒了。
郭图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秦牧发布的檄文,乃是征讨袁绍的,能有什么好话?
现在秦牧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朝廷的名义,把袁绍视作逆贼来讨伐,以檄文的方式广告于天下。
这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而袁绍这个时候身体每况愈下,不说是重病缠身,也是相差无几的。
正所谓气大伤身,万一袁绍气坏了身子,他们这些河北的谋士大将,要何去何从?
眼看着袁绍不听劝,郭图无奈之下,只能把檄文递给了袁绍。
果不其然,看过这篇檄文之后,袁绍的脸色就青一阵,紫一阵,很是难看。
在檄文中,秦牧将袁绍骂做“国贼”,不止是把袁绍骂得体无完肤,就连袁绍的叔父袁隗、其父袁逢,以及他的祖父袁汤、曾祖父袁敞、高祖父袁安都被秦牧骂了一个遍。
可谓是祖宗十八代都“照顾”到了。
最让袁绍难以接受的是,檄文的落款是田丰、沮授。
何意?
“气煞我也!”
袁绍一把将檄文扔到了地上,怒气冲冲的道:“沮授、田丰!这两个叛徒!我以前给了他们多少恩典!”
“他们竟敢背叛我,替秦牧小儿撰写这篇狗屁不通的檄文!”
“秦牧小儿,欺我太甚!”
“呜哇!”
“噗——”
怒不可遏的袁绍,一口气没喘上来,居然吐了一口老血,两眼一抹黑,晕了过去,不省人事。
“主公!”
见到这一幕,郭图、审配、高览等谋士大将都忙不迭的过去抢救袁绍。
他们掐了一下袁绍的人中,这才使袁绍缓缓的清醒过来。
高览一脸悲愤的神色,向袁绍进言道:“主公,你要振作起来啊!”
“秦牧在檄文中所言,根本就是无的放矢。”
“现在他大兵压境,当务之急我们还是应当商讨一下破敌之策。”
闻言,袁绍这才稍微稳住了一下自己的心神,在两名亲卫的搀扶下,重新坐到主位上。
“诸位,你们有何破敌之良策?”
审配出列道:“主公,秦牧这一次来势汹汹,号称大军六十万,属下估计秦军可能有十多万人马。”
“主公应该立即召冀州、幽州、并州各地的兵马奔赴邺城,如有可能,在邺城跟秦牧决一死战。”
“同时,主公你务必要派出精兵强将,坚守住黎阳。”
“秦军若从白马、延津渡河,则黎阳就是他们的必经之路。”
“不妥!”
审配的话音一落,足智多谋的荀谌就出列反驳道:“主公,秦军势大,不可力敌,而且秦牧此人善于速战,求战心切,我军绝不能在邺城跟秦军决战。”
“主公现在还坐拥冀州、并州和幽州,拥兵几十万,不妨在黎阳、邺城、邯郸、望都到范阳一带,加固城防工事,多造营垒,使战事陷入拉锯。”
“秦军这一次平丘之战的大胜之势而来,锐不可当,但是正值秋收季节,秦军的屯粮一定不多。”
“属下推测,秦军的粮草最多只能坚持三五个月。”
“主公可暂时前往范阳或易京一带坐镇,等大军跟秦军陷入鏖战,僵持不下,则最后一定是无功而返,我军可待时而动。”
“这……”
袁绍一时间有些迟疑不定。
这时,审配瞪了一眼荀谌,不屑的说道:“友若(荀谌表字),你这对策不是在害了主公吗?”
“幽州归于主公治下,也不过三四年,人心初定,主公岂能到哪里去?”
“冀州不同,冀州是主公的大本营,在这里有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不缺兵马钱粮,而主公一旦到了幽州,难道要把冀州丢给秦牧吗?”
让袁绍丢了冀州?
袁绍不甘心!
毕竟袁绍之所以能统一河北,占据幽州、并州和青州,依靠的就是冀州作为根基,有河北士族的鼎力支持。
这是袁绍的根基所在之地!
“主公!”
荀谌苦口婆心的劝说道:“冀州只是一时之得失,只要主公还在,主力还在,秦牧是无法在冀州立足的。”
“眼下的时局,主公唯有步步为营,想方设法的阻击秦军,使战事陷入拉锯,我们方能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不要说了!”
“我绝不会,也绝不能离开邺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