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七章 想过弹劾镇国公

作品:大明:寒门辅臣|作者:寒梅惊雪|分类:历史|更新:2025-05-03 10:09:36|字数:4134字

阴风起时,赶走了燥热,顺着街巷吹遍金陵。

下衙之后,编修谢昀约了内阁沈砚之,主事齐麟、员外郎王达,登上了莲花桥附近的一家酒楼。

两坛酒,四碟小菜。

谢昀举杯,笑道:“我与沈兄出自大同,齐兄出自五台,王兄出自绛州,我们皆是山西人。自三月入仕以来,也有四个月了,今日空暇,又恰逢明日休沐,当浮一大白。”

齐麟三十余岁了,一张方脸透着稳重,说话也慢条斯理:“说起来,自三月恭贺了谢兄得中探花之后,咱们还是第一次聚首。那一次在礼部没吃酒没尽兴,今日倒可敞开了喝。只不过仅两坛酒,不知够不够。”

谢昀爽朗地拍了拍胸脯:“今日,管够。”

四十余岁的王达一副憨厚容貌,听闻酒管够,也高兴起来:“那就有劳探花郎破费了。沈兄,你可是进入了内阁,经手的文书不计其数,对朝堂之事也颇是了解,不妨今日给我们讲一讲?”

沈砚之滋溜了一口酒水:“内阁比不上你们二位户部主事,更比不上翰林院。不过是个遴选公文,区分轻重缓急之事,不可议政,甚至连上奏之权都没有,若不是可见诸多公文,这差事实在乏味。”

谢昀、齐麟等人相视一笑。

确实,内阁虽然经常见到皇帝,可大部分时候是不会与皇帝交谈的,仅仅只是整理奏折,确保皇帝优先处理最急、最重之事,其他事即便搁置下来也无妨,皇帝除了偶尔亲自处理外,多是交太子负责。

为了避免内阁之人存有私心,影响朝政,皇帝并不允许内阁之人议论朝政,甚至这些人不能上奏折。

看似木头人没什么权力的内阁,依旧是许多人想进去的地方,因为这里汇聚了各类公文,通过这些公文可以了解天下大事,也可以了解这些大事发生之后,皇帝的态度如何,又是如何批复的。

一句话,那就是个锻炼才干的地方。

设想,如果在内阁干了几年,深谙了皇帝心思,出来当个主事、侍郎什么的,但写文书,总能避开皇帝忌讳、不高兴的地方,还能提出中肯、符合皇帝心意的请示对策,仕途能不一帆风顺?

沈砚之咳了咳,见周围其他人没留意,便低声道:“说起来,最近风向有些不对,针对镇国公的公文是越来越多,颇有阴云积蓄雷霆的架势。”

王达身体前倾:“大部是弹劾公文吧?”

提起此事,谢昀脸上的笑意也没了,感叹道:“说实话,我也曾想过弹劾镇国公。”

齐麟苦涩:“我也是。”

王达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谢昀默然不语。

气氛沉闷起来。

沈砚之看了看三人神情,知道他们心思。

在座的四个都是山西人,镇国公在山西主持移民,差不多三四户就抽一户,好巧不巧,除了沈砚之的家弟报名入伍了没被拆分,谢昀、王达、齐麟的家人,那都在移民之列。

谢昀、王达的家人是主动移民,而齐麟的家人则是强制移民。

当得知谢昀喜中探花之后,谢昀的家人又想反悔,去找官府要取消自家移民名额,结果大同知府亲自登门训斥,一个探花就敢违背朝廷之策,主动移民白纸黑字红手印,你们敢不认,不认就告至朝廷,让朝廷看看谢家是不是不守信之辈。

人无信不立。

这事一旦闹大,谢昀的探花也未必能保住,谢家这才低头认了。

原本要光宗耀祖,锦衣还乡的谢昀听闻此事之后,人都接近河南地界了又折返金陵,用谢昀的话说:主动移民便是光宗耀祖,不必探花鲜衣怒马。

至于是不是担心惹了大同知府,还是惹了镇国公,那就没人清楚了。

总之,谢昀回到了金陵。

至于沈砚之、王达等人,压根就没打算回去,虽然中进士很光荣,可经过一场科举考试之后,几人发现之前的学问远远跟不上格物学院的学问,就连朝廷的报表都不懂,一些专业名词也搞不清楚,比如隔离消毒、资源置换、火力覆盖、金银本位等……

入仕的官,基本问题都搞不清楚,谁还有心思回家,至于家里的事,镇国公怎么安排就怎么办,好不容易中了进士,别因为回一趟家,进士沦为尽失了。

当然,那时候谁也不曾想到顾正臣会从山西不动声色回到金陵。

一杯酒入喉,谢昀心情好了些,转而道:“一开始,咱们觉悟不够,误会了镇国公,加上自家人被拆散,心中难免不平,失了公允之心。可这段时日沉心静思,谁还能说镇国公移民不对?河南、山东、北平的情况我们了解了,荒芜了那么多田地不移民,不支持移民,那才是罪。”

沈砚之称赞:“是这个道理,不过眼下朝廷关于镇国公的弹劾公文,并非集中在移民之事上,而是集中在句容那件事上。”

“句容数千百姓蜂拥出城的事?”

“没错。”

“这与镇国公没关系啊。”

沈砚之叹了口气:“王兄,明看此事确实与镇国公无关,可细细思量,若是有人告诉句容百姓,监察御史被困青龙山,会有几千百姓出城吗?不说监察御史,就是六部尚书,哪怕是郑国公、曹国公,句容百姓会蜂拥出城吗?”

“而这,恰恰就是一些官员最担心,最害怕的事。有人在文书里说,镇国公名望过高,振臂一呼便有无数百姓追随,一旦其心有异,那登高拔剑,则江山变色!”

齐麟拍了下桌子:“如此牵强附会,这是想要借此事引起风波杀了镇国公,用心如此歹毒,实在令人不齿!”

谢昀赞同齐麟的看法,直言道:“这件事给一些官员提供了绝佳的弹劾借口,镇国公有些危险。”

王达反问:“镇国公为国为民,此事又非因为他起,就因为百姓爱戴,民心在外,便要遭受非议,甚至被引到谋逆的罪名之上去,实在不应该。若是如此,天底下还容不得深得民心的清官了?”

“呵,几位说不应该,黄某不认可。”

折扇在手,黄子澄、练子宁迈步而至。

喜欢大明:寒门辅臣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大明:寒门辅臣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寒门辅臣》,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寒门辅臣第两千零七章 想过弹劾镇国公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寒门辅臣第两千零七章 想过弹劾镇国公并对大明:寒门辅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