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作品:足球:我带陨落金童重返欧洲之巅|作者:深井找冰|分类:体育|更新:2023-08-23 02:08:20|字数:8160字

阿根廷第一位世界级球星、欧洲金球奖得主斯蒂法诺加入过西班牙国家队,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冠军阵容里有四名阿根廷球员。

这种血脉驱动的交流给双方的足球都带来了深远影响。

阿根廷成为南美洲最具有团队意识和整体配合的足球代表,而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则吸收了阿根廷足球细腻的技术,形成欧洲拉丁派。

马拉多纳登陆欧洲的轨迹就非常典型。

当时的巴塞罗那副主席尼古拉卡萨斯出生于阿根廷,在马拉多纳十几岁时就看中了他的足球天赋,花重金把他带到了西班牙。

不过对马拉多纳来说,初登欧洲时还是有些不适应。

因为从小在贫民窟长大,发育期间缺乏营养,天赋惊人的马拉多纳身高只有一米六五,身体条件十分单薄。

而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世界足坛是德国、荷兰的天下,在身高腿长的欧洲人面前,矮小的马拉多纳无论多么灵巧都会被撞飞。

在效力巴萨的两年里,马拉多纳共休战近七个月,可谓诸般不顺,他桀不驯的性格也让他在当时较为保守的西班牙举步维艰。

不过阿根廷多元化的基因在此时发挥了效力,既然西班牙无法和他产生化学反应,那么就换到另一个母国意大利试试。

1984年,马拉多纳转回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在这里找到了真正的家。

上世纪80年代,意大利的足球方方面面都走在世界尖端,先进的训练体系让马拉多纳几年内就脱胎换骨,身高虽然无法改变,但身体素质显着提升。

以应对强硬的防守,不再频繁伤病。

经过意大利足球的洗礼,马拉多纳带领阿根廷队在1986年世界杯上严克乌拉圭、英格兰、比利时等欧美强队,在决赛中击败德国人,再次夺得世界杯。

四年后的意大利世界杯上,因为马拉多纳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和高超球技,阿根廷在马拉多纳效力的那不勒斯地区获得了东道主球迷的狂热支持,最终杀入决赛,惜败于德国。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阿根廷足球真正意义上的巅峰,不仅仅是因为拥有马拉多纳,而是当时的阿根廷足球具有完全的独立性。

就如20世纪初盛极一时的阿根廷国力,依靠得天独厚的地利与人和,抓住宗主国羸弱的窗口期,获得独立和强盛。

但和阿根廷政治经济走向颓势一样,阿根廷足球也在升级之后进入难以突破的瓶颈,甚至因为欧洲足球的巨变再次沦为殖民者的后花园。

在1995年之前,一支欧洲足球俱乐部最多拥有五名非欧盟球员,一场比赛首发阵容最多只能有三个非本国选手。

这种政策是欧洲各国保护本国足球基础的防波堤。

但1995年博斯曼法案出台,改变了欧洲足球的游戏规则。

博斯曼法案规定,持有欧盟护照的球员不算外援,可以无限制登场。

阿根廷虽然是南美国家,但球员基本都是欧盟国家的移民,他们可以很轻松就申请到欧盟护照,这使得阿根廷球员进入欧洲俱乐部的门槛被直接取消。

马拉多纳在欧洲最初几个赛季的水土不服,也让欧洲豪门改变了对阿根廷球员的选材模式。

早年间,欧洲人只要功成名就的球星,但从90年代末开始,欧洲人直接从阿根廷的足球青训系统里挑选十二三岁的幼苗带到欧洲培养,从源头塑造适合自己队伍的球员。

梅西就是在这样的模式中培养而成。他小时候被诊断突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通俗来说就是侏儒症,身高最多只能达到1.4米。

幸运的是,他的病症可以治疗,但费用对贫穷的阿根廷家庭来说极其昂贵。

也没有一支阿根廷足球俱乐部愿意承担高昂的治疗费,去赌一个生病孩子的未来。

最终,西班牙豪门巴塞罗那决定接受这份挑战,他们签下了13岁的梅西,并制定了完善的治疗培养计划。

后面发生的事情举世皆知。梅西为巴塞罗那效力18年,共夺得七次金球奖、六次世界足球先生、六次欧洲金靴奖、八次西甲联赛金靴、四次欧冠冠军、十次西甲冠军。

梅西是欧洲挖掘重塑阿根廷足球天才计划里最成功的样本,没有之一。

但它也是阿根廷足球缺乏独立、走向割裂的标识。这并不是说梅西不爱阿根廷,负着不为国效应。

阿根廷的一代代球员为了方便在欧洲踢球,早早拿到欧盟护照前往欧洲定居,阿根廷反倒成了客居的他乡。

为了适应欧洲足球的需要,阿根廷球员被从小修剪成适合某一特定体系的技术风格。

当阿根廷国家队集结时,11个球员就是11种体系,身上再没有像巴西足球那样永不磨灭的相同基因。

虽然很多时候依然强大,但亲眼看过马拉多纳时代的老球迷会喃喃叹息,这不太像阿根廷。

可无论如何,在120年的漫长时光里,足球已经渗入阿根廷人的血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足球:我带陨落金童重返欧洲之巅》,方便以后阅读足球:我带陨落金童重返欧洲之巅第二百八十四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足球:我带陨落金童重返欧洲之巅第二百八十四章并对足球:我带陨落金童重返欧洲之巅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