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管怎么说,metodo战术同时得到波佐和迈索两位名帅的青睐,足以说明这个体系有其独到之处。
例如意大利队在1938年世界杯决赛中的对手匈牙利队使用的就同样是metodo的策略。
但是,相较于WM,metodo毕竟还是带有浓厚的过渡色彩。
某种意义上讲,metodo的出现,更多还是波佐、迈索等人不妥协的产物,但这种不妥协在时代发展的潮流面前,毕竟还是难以为继的。
二战之后,WM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流足球阵型,意大利也不能免俗。
意甲最早启用WM战术的球队是奥塔维奥-巴比耶里执教的热那亚。
考虑到热那亚曾受到加布特的深刻影响,这一点可以说并不出人意料。
而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1939年,当时还以球员身份效力于佛罗伦萨的一代中前卫名将弗尔维奥-贝纳尔迪尼在罗马体育报上发表一篇专栏。
系统阐述WM战术的特点,此后越来越多的意大利球队开始使用这一阵型。
到了1940年代中后期,王朝都灵队成为了WM战术在意大利的新代表。
彼时都灵队的球队主席费鲁齐奥-诺沃是一个有野心、精明、强干且善于把握机会的高手。
他的家族在皮革业领域成绩斐然,其本人也将管理企业的许多经验借鉴到了管理俱乐部当中。
1939年出任主席一职后,智慧的诺沃几乎总是能在最佳的交易时机出手,充分利用对手们的软肋得到自己想要的球员。
甫一上任,诺沃就从瓦雷塞俱乐部抢到了年轻的奥索拉。
接下来,又于1941年引进了三名球员。
来自国际米兰的国脚中场费拉里斯,来自尤文图斯的内锋加贝托,来自佛罗伦萨的门蒂。
事实上,1942年的夏天对于都灵来说是真正最具有决定性的。
他们从当时的联赛直接竞争对手威尼斯俱乐部挖来了在当时的意大利乃至全世界都堪称顶尖的瓦伦蒂诺-马佐拉和洛伊克。
在明显强化本队实力的同时又沉重打击了对手;又从德里亚斯特俱乐部挖来了中场核心格雷扎。
此时的都灵队已经十分强大了,尤其是攻击实力可谓冠绝意大利。
1942-1943赛季,都灵队最后一轮成功反超利沃诺队夺得联赛冠军,同时加冕联赛与杯赛双冠王。
随后,二战的炮火导致全国性质的意甲联赛暂停两年。
1945年联赛甫一回归,诺沃又利用当时许多球队陷入经济困境的机会。
在本队已经具备超强攻击力的前提下,通过三笔转会一举强化了球队的中后场。
从热那亚引入门将巴奇加卢波,从威尼斯引入后卫阿尔多-巴拉林,从维格瓦诺引入中场卡斯蒂利亚诺。
同时,收回外租在外的后卫马罗索和中前卫里加蒙蒂。
在其他各队因战争和球员更新换代等原因实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损之时,都灵队反而被诺沃建设成为一支攻守兼备,几无弱点的豪强,这显然是十分巨大的对比优势。
诺沃挑选主教练方面也颇为睿智。
1938年,诺沃聘请当时在卢切塞俱乐部执教的恩斯特-爱博斯坦成为球队的主教练。
这被证明是关键的一步。
作为一名匈牙利人,诺沃邀请爱博斯坦执教,非常符合当时的意甲潮流。
同时爱博斯坦本人也确实相当有能力。
作为一名系统学习过体育学的教练,爱博斯坦在执教期间推行了许多比当年加布特在热那亚执教时更加先进的训练方法。
相传爱博斯坦要求自己的球员长时间进行重复性的训练,虽然招致了球员的些许反感。
但确实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基本功和身体素质。
同时,爱博斯坦又改进了球员在攻防两端的跑动与站位等细节,并要求自己的弟子们充分利用出现的一切空当——这些都是都灵队得以脱颖而出的重要基础。
作为主教练,爱博斯坦在为都灵队拿到1938-1939年意甲联赛亚军之后。
由于二战爆发以及意大利国内法西斯反犹太主义浪潮肆虐,他不得不离开意大利回到匈牙利。
尽管如此,爱博斯坦留下的东西已足以帮助都灵队发展壮大了。
1942-1943年,基本承袭了爱博斯坦战术的另一位匈牙利教练库提克带领球队成功夺冠。
而1945年联赛重启后,受到诺沃主席的诚挚邀请,爱博斯坦再次返回都灵队担任球队技术总监。
在他的再一次注视下,公牛军团开启了一段真正的辉煌之旅。
在向来紧跟潮流的诺沃的主导下,此时的都灵队已彻底转向WM战术。
夏天从莱科俱乐部回归球队的中前卫里加蒙蒂此时已越来越多的以后卫身份参加比赛。
球队也提高了防守的强度和反击的水平,变得更加难以战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