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意大利足协选择波佐担任国家队主教练,率领球队征战1912年奥运会。
作出如此重要的人事安排,其主要原因竟只不过是高层领导认为波佐的英语讲得不错,有利于对外交流。
在那届奥运会上,意大利最终1比5惨败给奥地利,两支球队彼时的差距仍然是显而易见的。
而对于波佐来说,比起比赛的胜负,更重要的情况可能在于他初次结识了当时欧洲大陆最好的教练。
“奇迹队”的缔造者雨果-迈索,两人开启了一段友谊。
迈索对于技术足球和短传策略的坚持,对于球员位置灵活移动和相互协作的关注。
对波佐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波佐未来将打造的冠军意大利,其基本战术思路框架即沿袭了迈索“奇迹队”的思路。
一战期间波佐参加了战斗,复员后继续执教都灵队。
并于1921至1924年两次执教意大利国家队,均没能在这一岗位上待太长时间。
1929年,波佐在球队陷入困境之时第四次执教意大利国家队。
这一阶段的波佐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战术思路的选择。
在1920年中后期WM战术在英伦已经成为主流,并借助英格兰足球的巨大影响力开始对其他国家足球的战术产生辐射效应。
波佐是迈索的好友,同时也是查普曼的好友。
这三位当时欧洲足坛最优秀的主帅的关系好到可以称兄道弟的程度。
但在战术上的分歧也很明显,查普曼是公认的WM战术开创者,其在加固防守的基础上通过精准反击和精确打击的比赛策略帮助阿森纳统治了英格兰足坛。
而迈索实施的则是以我为主、积极进取和进攻组织变化多端为核心理念的攻势足球。
日后的一些足球历史研究者甚至认为他手下的“奇迹队”已经具备了全攻全守战术理念的萌芽。
两者之间仿佛线段的两个端点,尽管在重视球员的技术性、传接球的准确性和跑位接应的灵活性方面。
两人的观念其实一致,但在外在的战术表现形式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更重要的在于,WM反击战术的精髓,对于精确性和技术性的追求,并没有被阿森纳之外的其他英甲球队所充分掌握。
不少球队实施WM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增强防守的厚度,但在反击和进攻时的组织依然是比较粗糙的。
这更不符合迈索的足球理念。
在他的治下,奥地利队仍然坚持着235的进攻足球阵型。
而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多瑙河流派”的其他代表也是如此。
喜欢足球:我带陨落金童重返欧洲之巅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足球:我带陨落金童重返欧洲之巅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