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移民计划

作品:士颂三国|作者:七情遛鱼|分类:历史|更新:2023-09-02 12:13:55|字数:4250字

第465章 大移民计划

说心里话,孙权和周瑜内心非常纠结,他们不认为吴国可以与夏国比肩。

但是,孙坚作为吴王,作为他们的父亲和主公,理应站在孙坚这边。

打仗从来不是看地盘的多少,而是看人口多寡、富庶程度和军队的战斗力。

而夏国和吴国相比,夏国的百姓已经开始往万万人挺进。

吴国也就是这几年,土豆和玉米传开后,百姓们才开始不饿肚子,才开始考虑大肆繁衍的问题。

所以,人口还没超过千万。

其次,夏国经济活动高度活跃,每年的财政九成以上是靠商税。

吴国主要税收八成还是农税,在孙权归国后,才开始慢慢转变,收商税,就这还被吴国各个世家抵制,一度闹得很僵。

至于军队战斗力,虽然吴国现在也可以少量铸造黑甲,但是同为黑甲,夏国的黑甲不知道迭代了多少代。

吴国的铸造工艺,还在最初始的阶段。如果他们按部就班的发展,至少需要几十上百年,才有那么一丝可能逐渐赶上夏国的脚步。

但是,夏国已经不只是黑甲军,他们还有冷兵器巅峰战力的手弩、号称无懈可击的热气球、无差别打击的弩车、还有在漠北之战扬名天下的重骑兵。

而吴国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水军,不过这并没什么用,吴国和夏国接壤,根本不需要渡长江就可以直插吴国腹地。

所以,孙权很纠结,他已经找孙坚谈过。

本来孙坚还有些动摇,但是和刘备会晤后,变得无比坚定。

他告诉孙权和孙策,让他们记住。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怎可郁郁久居人下!”

孙坚成功被刘备忽悠了。

刘备的说辞很简单,你孙坚当了这么多年夏国的狗,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自己经营多年的基业,被夏国夺过去?

别看夏国现在势大,吾定将说服曹操,集合四国之力,和夏国一争高下。

四国之力,可汇集百万大军,夏国也得避其锋芒。

刘备这么一说,孙坚感觉说得对,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整个吴国疆土,如果放任夏国逐步蚕食整个汉土,他们将再也没有翻身之地。

刘备和孙坚签订了盟约,在一月之后,一起举兵和夏国对峙。

刘备离开江阴后,就马不停蹄前往邺城,面见曹操。

曹操以头风病发作,不见任何人。

刘备在邺城呆了不过三日,没有得到任何答,于是只能留下一句话:

“汝不愿见吾,日后定将追悔莫及!”

事实上,曹操并没有头风病,而是秘密会见一个人。

此人便是徐庶。

徐庶在见到曹操第一眼之后,便拿出了一张堪舆图。

曹操看到这张堪舆图,开始还有些费解,但是看到堪舆图正中,标注着夏国、魏国、吴国等,便意识到什么,于是问答:

“此乃堪舆?”

徐庶回答道:

“夏王说过,吾等都生活在一个球面上,而大汉只是冰山一角。

天下之大,有太多可争之处。

不要只看着眼前这点地盘。”

曹操一惊,大声问道:

“此话当真?”

徐庶微微笑道:

“魏王应该并不陌生土豆和玉米吧,这是在这个地方获取而来的。”

曹操皱着眉头思考着其中总种,问道:

“士颂让你前来所谓何意?”

徐庶解释道:

“吴家夏王说了,汉土必将一统,谁都阻止不了,就算魏王是夏王的至交好友,也改变不了这一点。

汉人混乱已久,是时候应该统一。

不过,我家夏王又说了,魏王可以选一栖息地,可以带走愿意随魏王开荒扩土的地方。

在那里再次建立魏国王朝,延续曹氏宗庙。

我们夏国可以帮助魏王,提供船只,帮助迁移!”

曹操看着堪舆图思索良久,终于用手一指一群海岛一样的地方,问道:

“这里有多大!”

徐庶看了之后,慢慢盘算着,说道:

“不亚于魏国了,活万万人不成问题。”

曹操又问道:

“这里可有人居住?”

徐庶说道:

“有!”

“那战力如何,可曾建国?距魏国有多远?”

徐庶再次说道:

“刀耕火种,千余人的部落最多,不是魏王之敌。

据魏国,南下二十日可到!”

曹操摸了摸下巴,说道:

“那就要这里了,离大汉最近,且隔海相望,也不远,什么时候想回来了,就和你家主公喝几杯。”

大致方向谈妥了,曹操开始讨论细节,什么时候开始带先头士卒过去探路,先把整个土地整合一下。

其次,再开始移民,一下子不那么移太多,否则过去没有足够的粮食那还得了。

其次,曹操还得安排人手,去安排说服百姓移民。

这可是一个大动作非一蹴而就的。

最终讨论下来一年半时间,移民结束,夏国会接手整个魏国地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士颂三国》,方便以后阅读士颂三国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移民计划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士颂三国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移民计划并对士颂三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