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吾能称王否

作品:士颂三国|作者:七情遛鱼|分类:历史|更新:2023-07-18 09:54:49|字数:4356字

第357章 吾能称王否?

士颂反问道:

“你们都觉得我该封王了吗?”

徐庶跟随士颂多久,知道士颂想干什么,于是说道:

“主公,不是您该不该封王,而是您必须封王!

要是天子下诏,只有您一人封王,那么定然是阴谋无疑。

但是,吕布和刘备二人,狼子野心,当然不会放过封王的机会,而袁绍、刘表之流,肯定不会屈居人下,定然自号封王,到时候,主公没有王号,定然陷入被动。”

封王当然有封王的好处,现如今士颂的地盘太大了,和当初秦国建国的时候,地盘差不多,但是行政最高级也不过是刺史一流,很多行政归属没有明确的归属。

比如,士颂封程昱为益州牧,其实在法理上不合适的。

而且程昱实际上和士颂平级,如果不是主从的约束,遇到狼子野心的人,完全可以割据为政。

士颂当然也明白这问题。

有了封王的名号,益州、交州和中南半岛不再是一盘散沙,百姓的归属感更强,为国而战。

不过,士颂不能被曹操当枪使,自己该有的节操要有的,至少明面上士颂还是大汉忠臣,在法理上不能落于下风。

因此,士颂直接用交州牧的公章盖了文书,走海路送到兖州去。

顺带给曹操送了几盒烟和新茶。

在政治和军事上两人是对手,但是在私下,士颂和曹操算是好友。

想当初,曹操还是一片忠心可鉴,分别七八年,曹操成长了太多,他知道靠汉室愚忠,并不那么还天下朗朗乾坤。

所以,他大权独握,谁敢从他手里抢权,都会变成一具骸骨。

他明白这个道理,而士颂早就在预防这件事。

要不然,当年也不会和士廞一起下套,把不稳定的因素全部拔除。

现在整个利益集团,完全按照士颂的意志去进行。

曹操拿到士颂的回信后,在朝会上哈哈大笑道:

“士公为还是那个士公为,居然一点亏不想吃,真是的。”

至于吕布和刘备,早就按耐不住,在接到诏书的第一刻,就开始准备称王事宜。

是的,袁术灭亡了。

袁术和他的儿子袁耀战死在寿春城内,尸体被曝尸荒野,居然没有一个人去认领。

吕布和刘备瓜分了整个袁术势力集团几个郡。

而曹操也心愿以德地获得了东荧、鲁国、梁郡三个地盘。

三个势力实力大增。

袁绍拿了北平、渔阳、章武等五郡。

公孙瓒退往辽东,袁绍看不上辽东半岛贫瘠的土地,那里易守难攻,非一朝一夕可以攻下,因此公孙瓒可以在辽东苟延残喘。

马腾父子,一路赶到长安,但是在函谷关遇到了袁绍的守军,一时半会拿不下来。

刘表和孙坚一番大战下来,等到士颂拿下益州全境后,两人默契地停战收兵。

这次大战,刘表又丢了长沙、桂阳、零陵、临贺四个郡,孙坚势力范围直接扩大一大半。

不过这也是孙坚的最大统治范围了,再多就有可能消化不良。

天下局势已经明了,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较大的战事,除非有人跳出来找死。

在吕布和刘备相继称帝的时候,孙坚有些意动,心痒难耐。

孙权有一好友,名叫周瑜。

周瑜少了聪慧,从孙坚得了江南吴地之后,江南世家为了和孙坚和解,周家把家族嫡子送到了孙权身边当伴当。

孙权和周瑜是推心置腹的好友,当周瑜得知孙坚也想称王,但是要先问问士颂的意思。

其实,原先孙坚和士颂其实没有上下之分,但是这些年交州越来越恐怖,让孙坚心里胆战心惊。

虽然,士颂并没有表现出对江南几地的意思,但是,孙坚却慢慢落到下风,在外交和用兵上,简直是和交州一体。

比如这次,士颂出兵交州,孙坚就出兵荆州,帮助士颂扫清隐患,同时也获得了四个郡。

不过就算如此,孙坚都没有忘记当年士颂在长安城外硬扛董卓十万铁骑,而自己只能在后方瑟瑟发抖。

但是周瑜不知道,甚至有些排斥士颂。

因为在交州,其实没有世家大族敢忤逆士颂。

士颂对交州世阀打压得太严重,你可以有才,但是得通过正规的考核,过了就录用,没过就对不起了。

要知道每年有着成千上万学子毕业,这些学子大多都是底层百姓的出身,他们拼了命地苦读,就是想着有朝一日,能通过学业翻身。

而那家世家子,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中,吃喝不愁,学业一般,本来可以靠着祖辈蒙荫,长大补个官位轻轻松松。

但是现在,他们没有特权,举荐当然可以,但是首先你得通过交州每年一大一小的考核。

所以,在这些人在拼命三郎的学子们的对冲下,变得非常平庸。

以前的天子骄子,也不过如此嘛。

虽然这样统一教导出来的学子,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但是士颂并不担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士颂三国》,方便以后阅读士颂三国第三百五十四章 吾能称王否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士颂三国第三百五十四章 吾能称王否并对士颂三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