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寻师(上)

作品:士颂三国|作者:七情遛鱼|分类:历史|更新:2023-03-02 09:43:52|字数:4380字

雒阳很繁华,繁华到但凡一个外来人都会被洛阳的繁华给震惊。美轮美奂地建筑,各种镂空的雕刻工艺,在这里显示得淋漓尽至。

洛阳没有一个正常一点的民众,能在洛阳定居的基本都是大门大户,在全国各地吸血,然后把精华输送到洛阳。

随便在街上拉一个人,你都会发现他和洛阳都城哪个豪门大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街面上随便一个店面,或许就是哪个皇亲国戚,或者三公九卿的产业。

要问普通人呢?

在汉高祖定都雒阳的时候,迁天下世豪于帝都,那个帝都变态的繁荣,不过那个时候,帝都的平民百姓的比例还是很高的。

但是,经过四百多年的变迁,雒阳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早就成为世家、皇亲敛财的集中地。

雒阳周遭的土地都被兼并地差不多了,何况雒阳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

天子脚下,做得更加隐秘,更加符合规矩罢了。

听士燮说过,雒阳的粮铺基本是都在袁家手里面,每到灾年饥荒,斗米百株,让袁家赚得盆满饱满。

公元175年的大旱,河流断绝,河床干裂,绵延数个郡。普通民众吃水都成问题,很多关东腹地和关中盆地的地方,要么粮食减产,要么颗粒无收。

而重要的水资源地区,例如河流主干或者水井部分,都有当地的士族把持着。

在民生沸腾,百姓怨声载道的情况下,不知道有多少平民百姓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同样,冀州、兖州、青州、徐州等地的黄巾“天团”,在他们出色的表演下,不少因为他们而活命的百姓,都纷纷加入这个“天团”,为黄巾“天团”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

世家是贪婪的,唯利是图,只要他们权衡利弊,觉得对他们有利,他们会一窝哄地用上去。用士颂的眼光来看,这群人世家大族,和吕不韦本质一样,都是一群高级商人。

世家们觉得一直让刘宏生活在自己这群人编织的天下安定下来的谎言中,好像不太公平,甚至觉得很委屈,因为要编织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的局面,非常辛苦的。

而且,你刘宏作为大汉的皇帝,总归要为天下负责不是

所以,到了十一月底,这群唯利是图的世家高官,像皇帝上表,天下大旱久已,天下总计十三州,有七州都在水深火热中徘徊,需要皇帝你主持大局。

刘宏一听,大惊,我滴乖乖,天下都烂成这样了,你们才告述我,什么意思?

世家们一听,我们也很无辜呀,于是就问下面的人,你们为什么禀报那么晚?

于是下面的人,又找下面的人,直至道最后,上表皇帝称,是百姓们为了减轻皇帝你的负担,咬牙坚持不说的。

刘宏一听,瞬间感动不已,不过又非常自责。

于是从自己的私库里面拨出一部分,用户赈灾下了罪己诏,顺带斩杀了几个推出来顶罪的官员,减免了受灾严重地区来年的赋税。

至于实际多少,能发到灾民手里,不得而知了。

而刘宏经过开始的彷徨之后,没有多久就觉得日子还能过,乐子还能找,不然做皇帝的时间太无聊了。

于是规划着明年再划一批地皮,自己建个千座房屋的坊市,自己已经厌倦了皇宫里面的生活,出去“体察民情”每次都是御林军开道了。

清理路面后,平民像猴子一样,伸着头看着他,这感觉很不好,根本感觉应有的快乐。

因此,这个计划只能推迟几个月,把钱先拿来赈灾。

而钱怎么来呢,于是就想个一本万利的点子,来个升迁费用,就是你从秩六百石的太守升迁至年一千石的刺史,你要花两万五千石粮食折合市价的金钱,直接上交给刘宏,作为升迁的费用。

所以,不是资格够了,就一定能升迁,还得看你的家底厚不厚,如果不够厚的话,你连升迁费都交不起,直接把本来属于你的名额转交给其它人。

因此,这个意见刚被亲近宦官王甫提出后,刘宏就兴高采烈地采纳了。

现在当官的都和世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刘宏看来,世家都是一个个富得流油的肥头猪,要不是这些世家牵一发动全身,不能随意处置,他都想宰个两家。

在刘宏和世家们就大旱和饥荒伤透脑筋的时候,此时士颂陪着他的老爹士燮,宴请几位在儒学上多少有些造诣的当世大儒,蔡邕、卢植、马日磾、韩说四人。

此四人和士燮此时都在东观校勘,平时就为好友,前几日就发出拜帖,把几人一起请到府上一叙。

这次私人性质的宴请在汉朝非常盛行,像这种的私下聚会,士燮等人不知已经举办过多少次了。

士燮宴请几人,那肯定到场的,因为只有士燮有让雒阳地带千株难求一两的新式炒茶,尤其是那“广信云雾”的嫩尖茶,喝后甘香回爽,回味无穷更是让几人迷恋。

尤其是喝了士燮的新式炒茶后,再回去喝之前那些视名士高洁的煮茶,根本难以下咽,简直和糟水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士颂三国》,方便以后阅读士颂三国第六十一章 寻师(上)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士颂三国第六十一章 寻师(上)并对士颂三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