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捅他的腚眼

作品:士颂三国|作者:七情遛鱼|分类:历史|更新:2023-03-02 09:43:16|字数:4458字

基调是定下来了,但是,具体怎么出,很多细节需要商议。

首先,朱儶让军需官统计了粮草的问题。

目前粮草可以供三万大军持续作战半年,但是半年后,大军就要面临粮草不足的问题。半年后,距离秋收还有一段时间,属于青黄不接的时期,根本攒不齐大量的粮草,以供继续征战。

朱儶点了点头,因为大量流民和雪灾的问题,官府需要支持大量的粮草,每天一点稀粥供给,都是天文数字。

还有就是,需要抽调民夫,按照三户抽一丁的命令颁布下去,需要集结至少五万人。

这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士壹提出来,不妨在民间召集流民,给统一的口粮,变成民夫押运物资。这样既能解决民夫的问题,又可以缓解流民无事可做,到处作乱的问题。

人一闲下来,人一聚集多了,对治安问题有很大考验。

朱儶称善,给养问题就这样安排下去了。

剩下的就是如何出击,如果进军的问题。

现在蛮人主力还在封阳死磕,理论上是集结后,直接赶到封阳,与蛮人决战。

但同样有个问题,蛮人一旦作战失败,肯定会撤退。

山间野林太多,如果一路逃回高要、郁林等地,岂不是放虎归山,要想再全歼,难度非常大。

古代作战,是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常规作战,讲究的是后勤补给和财力。

像什么火烧长坂坡、火烧联营等等,都是不可复制的,属于常规之外的。

因此,计谋只是辅助,在特殊地域可能会有奇效。

不过,大家都不傻,有一定的防范措施,像夜袭营帐的事情,成功概率本身就不高。

朱儶属于正规武将出身,讲究得是以正奇,堂堂正正。

所以,朱儶一定会率主力前往封阳。

黄忠三人也参与了会议,不过是在最靠外的地方。

士壹和士赐之前也和王忠三人商量过,如果跟随大军作战,会有军功,但是分下,不会太多,所以几人商议,不如跳开大军,独立行军。

所以黄忠在众人商讨的间隙,直接进言道:

“将军,再下愿意领军前往高要等地,封住叛军的退后路线。”

朱儶一众人看着黄忠,表现不一。

朱儶则是饶有兴趣,面带思索。

而其它人,大多都是从其它郡县调过来的校尉,多少有行军带兵的经验,对于黄忠的进言,不屑一顾。还有不少,是朱儶从本家带来的人,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

因为黄忠串起来,也就这两个月,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黄忠是谁,交头接耳,对黄忠投来意味深长的眼光。

毕竟黄忠顶着是士家的光环,黄忠的意见,都被挂上士家的标签。

军中讲究声望,讲究年龄,你黄忠,一看就二十岁出头,毛都没长齐就像独自带兵。

不过朱儶没有理会这些人的言论,他之前私下和黄忠聊过,虽然黄忠祖上最高也就坐上校尉,但是黄忠自幼自学兵书,对于行军作战,有自己的一套。

朱儶盯着黄忠问道:

“你要多少兵马,将如何?”

黄忠听完后,不急不慢地说道:

“按照大军行军,预计需要五日可至封阳。蛮人战力低下,不成体统,最多三日必溃。蛮人按照路线,必溃逃至高要。

吾观察过高要至封阳的地形,随山川弥补、河流众多,但是在高要县往东一百里处至横跨蒙江,上下游至少水深三米,而此处正好有一浅滩,当地人称之为鸭嘴滩,水深不过半米。

蛮人溃逃,此滩必渡。

只要三千人马,布置得当,等蛮人叛军依一来,半道击之,定能全歼叛军。”

朱儶听完后,让人找来地图,对照着又询问熟悉当地地形的官员,得到肯定答复后。

朱儶慎重的问道:

“此行一去,如遇大批蛮人,或许会全军覆没,你多少把握。”

黄忠拱手道:

“食汉禄,深死置之度外,只要我等白天驻扎,野里行军,定能悄无声息。吾愿下军令状,如若让一人渡河而过,且取吾之头颅。”

朱儶听完后,拍手喊道:

“甚善。”

大体的路线已经固定,广信开始紧急动员,先锋官已经确认下来,是朱儶的族人,率五人四日后,已经开拔。

当晚,士赐和士壹又把黄忠三人叫道府上,告知黄忠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魏朗和项霸也被调拨给黄忠,因此三人可以并肩作战。

其次,士赐又给黄忠准备了自家护卫三百余人、青壮六百余人,凑齐一千,兵械也会准备妥当。

可以说,士家也赌上了很多,如果赌赢了,收益非常大,黄忠等人在军中名气渐起,可士壹等人首尾相顾。

黄忠郑重点头,一切都在不言中。

稚奴也和黄忠细聊,并没有给黄忠太大的压力,毕竟谁能一辈子都大胜仗。不过黄忠原先的生平事迹,还是值得信任的。

待得黄忠凯旋,自己当会亲自为黄忠接风洗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士颂三国》,方便以后阅读士颂三国第三十二章 捅他的腚眼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士颂三国第三十二章 捅他的腚眼并对士颂三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