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上!
确实是有些冒险。
但是,今晚和脊椎手术一起做了,手术台上就要省4、5个小时,没必要明天再做一次。
“刘勇,你敢吗?”秦堪在电话里问刘勇。
“敢,那是肯定的,就看你敢不敢用我!”
刘勇基本的自信还是有的,最近,他每天拿蟾蜍做实验,每天一练就是3个小时,自己感觉长进不小。
再说,跟秦堪做手术,也不需要做其他的,只需要固定神经,这项工作不是太难吧?应该可以完成。
还有一个原因,刘勇有信心,那就是他心灵手巧是非常有名的,自己做的园林盆景,按照行家的评价,艺术性很高,收藏价值也高,现在唯一缺的就是炒作。
刘勇的园林盆景,平均是7、8万,最高的卖到了几十万。
手法不好,做这东西比登天还难。
秦堪沉默了片刻,想了想,认真地说:“那行,伱赶快过来,我们今晚把这台手术拿下来。”
刘勇飞快地就过来了。
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过来,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秦堪从星城回来就着手把颈椎脊髓手术的器械设备准备了,有钱就好办事,发布采购消息后,第二天就来了3家公司,有提供奥林巴斯显微镜的,有提供骨科特型器材的,有提供高级蛋白线的……
仅仅用了7天时间,手术室就建设完了,只等病人进来。
今天,终于是来了第一个病人。
秦堪直接使用320万的三人六目显微镜,整个视野与舒适度又比湘雅用的32万的好了很多。
这台320万的是德国卡莱,价格可能虚高了一些,但是,好用,不能否定,和100万以下的比,不可同日而语。
没有买湘雅那种720万最高档次的,没必要,这种720万的显微镜用在细胞操作上才有价值,神经吻合不能用这种太高倍率的显微镜。
就是说,设备不是越高档越好,关键是实用。
今天这个320万的重点是可以3个人同时使用,这很重要,今后培养接班人就方便多了。
先是骨科做了基本的固定术,固定是关键操作之一,幸亏有两个湘雅的教授在这里支援,这个手术就显得稀松平常了。
如果没有他们,脊椎外科的颈椎手术,在景华医院就算高难度手术了,过去做过,但做得极少,经验严重不足。
现在好了,湘雅这两个教授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只用了40分钟就安放了一个钛合金的金属颈椎。
现在轮到秦堪上。
刘勇有些紧张。
秦堪试着让刘勇固定一下神经束,纠正了几次之后,秦堪开始吻合。
做了几分钟,不理想,秦堪再次提醒刘勇,应该这样那样,刘勇的悟性还不错,迅速调整了力度。
接下来,秦堪也进入了状态。
咦?
第一根神经束完成之后,秦堪有些惊讶。
“你进步很快啊!”
“哦,你满意就好。不过,才开始,你别急着表扬我。”
秦堪“嗯”了一声,接着又吻合第二根神经。
又过了一会,秦堪不得不惊讶了,“你潜力很大,今天第一次手术,能做到现在这个程度,我要重新评估你了,对你的下一步,要重新做一下规划。”
这几句话,给刘勇很大的鼓舞。
接着做。
又做了半小时,秦堪说:“这束神经纤维,你想不想试试?”
遇到一束比较靠边的神经束,秦堪想让刘勇试试,主要是试试他的胆量,因为,做这种手术,心理恐惧是医生成长的最大阻力。
秦堪前几台手术,他也鼓励过杨迪试试,但杨迪不敢。
秦堪以为刘勇也不敢,谁知,刘勇兴奋滴说:“你让我试试?你敢让我试?”
秦堪说:“是的,你可以试试。首先,你的手会抖,不过不要紧,稳住了再动手。”
做神经吻合手术,或者说在显微镜下手术,最大的难题就是抖动,由于显微镜的放大作用,平常看不见的抖动,在镜下,抖动很吓人。
秦堪早就不抖了,他和别的医生不同,自从在陆总医院捡到了张六眺的属性之后,秦堪的手,一点也不抖,所以,杨迪与刘勇看到的秦堪,手是不抖的。
换一个神经外科医生,那种抖动就像是风中的柳条。
刘勇开始操作了。
“咦?”
秦堪惊讶地看着刘勇持针的手,竟然不怎么抖啊!
这本事非同一般。
一般的神外大佬,最多也就是刘勇这样的表现。
“你,刘勇,你在神经外科手术排第几?”秦堪问。
“我等一下回答你,我先缝一针试试。”刘勇第一次实际操作,还是有些紧张的,“我要缝了哈。”
秦堪说:“胆子大点!这束神经不怎么重要。即使失误了也关系不大!”
他想从心理上缓解一下压力,确实,脊髓手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给手术医生的压力极大。
压力越大,风险就越大,这个道理都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