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祭红釉,华夏的美丽传说!

作品:手艺人:我真没想当大师|作者:昙花落|分类:都市|更新:2023-03-01 11:23:06|字数:4352字

院子内,秦飞正在钻研元代釉里红瓷器的制作方法。

宋朝之后,元代的瓷器继续发展创新。

其中尤以釉里红为代表。

那个时代,宋朝五大名窑“汝哥官定钧”,只有钧窑瓷还完好的保留,其他的建窑之类,都几乎销声匿迹,瓷器领域迎来大洗牌。

元代最出名的是哲江龙泉窑系,尤以龙泉青瓷最为出名,是元代瓷器一大代表。

而能与龙泉青瓷分庭抗礼的地方,就是锦德镇!

锦德镇的白瓷、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红最为出名。

元代的瓷器广受世界欢迎,从东南亚到印度洋,再到波斯湾、土耳其等地都有大量的元代瓷器被发现。

“元代最大的变化是红釉瓷,然后再出青花瓷。”

“接着,匠人们把红釉瓷的釉和青花瓷的釉下彩结合,就成了釉里红。”

“釉下彩对我来说不难,毕竟釉上彩+釉下彩的斗彩我都烧出来了。”

“但红釉瓷,我还从未烧制过。”

“看大家说,红釉瓷和黄釉瓷都是极难烧制成功的瓷器,红釉瓷的难度甚至在黄釉之上。”

“有点意思。”

秦飞笑了起来。

久违的兴奋的的感觉再一次从身体内蔓延。

对他来说,有挑战才有灵感,有压力才有动力。

比如国礼瓷,全国的瓷器大师傅同台竞技,优中选优,挑战难度极大!

正因为有这份动力在,秦飞才能保持最高的水平状态,做出两件旷世佳作!

“先挑战一下红釉瓷,红釉不是什么秘方,可以去找丁会长问问。”

“红釉和黄釉的区别,黄釉加入的是铁元素,而红釉则是铁元素和铜元素都可以,釉的质感不同,呈现的颜色也不同。”

“我既然烧制出黄釉,那么红釉应该也不难。”

秦飞做出打算。

于是,他又给丁海和林燕都发去消息,询问红釉的情况。

这个消息传递到林燕的耳朵里,林燕颇感兴趣。

“你要烧制红釉瓷?”

“是要参加什么活动吗?”

秦飞回应道:“只是寻常的尝试。”

“好,红釉有很多种,比如鲜红、宝石红、郎窑红、珊瑚红,你想要哪种釉?”

“我想买祭红釉。”

听到秦飞的话,林燕眼神微微一变。

祭红釉,有一个很美丽的传说。

1430年,宣德皇帝上任不久,就下令锦德镇御窑厂烧制红瓷。

几个月的时间里,锦德镇彻夜通明,炉火不断,但烧出来的红瓷全都没有达到皇帝的要求。

为此,宣德皇帝龙颜大怒,严厉的惩治了当地的督窑官,不少窑工为此赔上了性命。

后来一位窑工的女儿,为了救自己的父亲,竟跳入到窑中,以身祭窑,终于烧出如鲜血般的红色瓷器。

人们说窑工女儿的血染红了瓷坯,所以,这种鲜红色就被称为祭红。

华夏的传统故事,多多少少有些悲剧色彩,但又很值得回味。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

但在那个年代,无数窑工为了烧制出极品红色瓷昼夜不分的劳作,肯定发生过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祭红釉,极为珍贵。

还有一种祭红釉的仿制版,叫做郎窑红釉。

郎窑红釉颜色更加艳丽,但烧制成本极大,工艺要求非常高。

所以,锦德镇有一句名言:

“若要穷,烧郎红。”

也就是说,烧郎红釉,往往会花费很多钱,最后还烧不出来,白白赔钱。

祭红釉也差不多的道理,成本很大。

有时候甚至要花费几万十几万进去,可想而知难度多高。

“直接烧制祭红釉瓷吗?”林燕不确定,又问了一遍。

“嗯,就是祭红釉,我喜欢祭红的鲜艳和明媚。”秦飞确定道。

“好,我帮你联系,要多少,我这边的工厂还是能搞到一些祭红釉的。”

“不过现在烧祭红釉的人比较少了,只有一些大厂才能做出来。”

“你如果能烧出来,都不用署名,价格就在二十万以上,要是有你的落款,价值会更高。”

“你现在在锦德镇里很出名。”

确实如林燕所说。

现在秦飞的名号受到很多人追捧。

许多人想要从他的手里买到一件瓷器。

也有很多博物馆在联系他。

秦飞对私人买家一般不会轻易答应,但是对博物馆的请求还是会考虑。

尤其是省级或者市级的大型博物馆。

毕竟,博物馆不会盼着瓷器升值。

所以,等下一次有雨的时候,秦飞会专门烧制一批天青色汝窑瓷。

接下来的事情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天,秦飞来到锦德镇的一家瓷器工厂,按照提前约定好的,准备带些红釉回去。

瓷器工厂的负责人刘凯旋热情接待。

“秦大师,欢迎,燕姐都和我交代过了,我们这里的祭红釉绝对正宗。”刘凯旋客气的说道。

他看着眼前这个俊朗的年轻人,心生佩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手艺人:我真没想当大师》,方便以后阅读手艺人:我真没想当大师第五十三章 祭红釉,华夏的美丽传说!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手艺人:我真没想当大师第五十三章 祭红釉,华夏的美丽传说!并对手艺人:我真没想当大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