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贤王

作品:狼烟晚明|作者:解衣唱大风|分类:历史|更新:2023-02-24 13:19:43|字数:8284字

开封的优势是周王建藩于此。

客观地说,老朱家的后代浑人辈出,一个比一个不像话,尤其到了晚明,整个朱明王朝在这个时期的表现几乎可以用“诡异”来形容。

如果说一个人很傻很天真,决策全凭个人拍脑袋,那么,他做的所有事情里总该有几件蒙对了——这是概率问题。

如果说一个人既傻且坏,所有决策没有一件事做对、甚至每一个选项永远是最差的那个——这也能说是一种本事。

如果一大群人都这样——只能说,这是个诡异的奇迹——或者……是这个王朝真的气数已尽,再不灭亡就没天理了。

晚明的情形便是如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可以这样说:即便是崇祯自挂东南枝以后,福王、鲁王、唐王、桂王……哪怕其中有一个正常人……好吧,比正常人差一些也行——历史的走向就会完全不同!

只有一个例外。

与其他绝大多数颟顸昏聩的藩王不同,周王这一脉有点不一样:真能挑出来一些相当不错的。

第一任周王叫朱橚(音“速”。为了跟正常人名字区别开,朱元璋自己发明创造了很多怪字给子孙后代预备着起名字用,辈分用偏旁部首体现。从儿子那一辈开始,按照木火土金水的次序五行一路排下去。浅谋远虑的老朱预备的字数量太多了,直到被满清杀到断子绝孙也没用完——俗话说变废为宝,老朱的心血也没白费,翻译化学元素周期表时,那些闻所未闻的名称便被拿来主义了:表上大多钅字旁的冷僻字便都是老朱发明的),是太祖爷的第五子。

这位朱橚有个一母所生的亲哥哥,叫朱棣!

因为这层关系,建文帝时老实巴交的周王第一个被削藩。当然,等朱棣把朱允炆砍到失联,立即恢复了亲弟弟的王爵。

朱橚没啥野心,为了表明心迹,省得总有人时不时诬告自己要谋反,索性把王府三护卫全交回朝廷。他的爱好是医学,编了一本《袖珍方》。该书收录各种常见病症三千余副治疗药方,流传甚广,成为当时名噪一时的济世良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另一本图文并茂的《救荒本草》,记载了荒年饥民可以果腹的四百余种植物,惠人无算。学者李濂评价说:“或遇荒岁,按图而求之,随地皆有,无艰得者,苟如法采食,可以活命,是书也,有助于民生大矣!”

朱橚去世后,周王爵由其子朱有炖(我没写错你也没看错,就是炖)承袭。值得大书一笔的,是这娃性格随爹,厚道,临死前向朝廷上书,请求免去王妃和六位夫人殉葬——你同样没看错:明朝在英宗朝以前,每崩一个皇帝王爷,都会有大量嫔妃宫女惨无人道的被人殉!尽管英宗同意的诏书送达时这些人已经“主动”殉死了,但朱有炖同学真心值得表扬。

btw,不论如何评价明英宗,就是他,在临终前下旨,彻底废除了惨绝人寰的人殉制度。朱元璋死后,殉葬嫔妃四十六人,宫女十五人、殉葬朱棣的三十余人……至于“殉”法,一般来说是三尺白绫悬梁后陪葬、也有记载是活人直接封在墓里(对此,个人存疑——以老朱多疑猜忌的性格,应该不会想不到墓中活人可能毁棺泄愤)、还有野史说,为保持容颜,让做了鬼的大皇帝们继续赏心悦目,一些人是被灌入水银而死……不论如何,人殉都是一个王八蛋透顶的魔鬼制度。单就废除人殉这一点,朱祁镇同学同样值得给个浓墨重彩大大的“赞”字!

btwagain,很多人觉得朱棣屠方孝孺十族太过残忍变态,因而认为建文帝是个有点傻的“好人”,对他的不知所踪寄予深深的同情……

真的是这样么?

呵呵。

想想给朱元璋陪葬的那些嫔妃宫女——问题来了:所谓陪葬,得老朱死挺了才能陪葬吧?也就是说,这事得发生在老朱死后!

那么……这些人是谁下令杀的?

你猜!

历史绝不是只有好坏黑白两面。

朱有炖之后有个朱子埅(多音字,一个音“地”,“地”的异体字、一个音“防”,“防”的异体字。这里应该念“防”,避成祖朱棣的讳)袭了周王爵。他做得更棒:初封通许郡王时,于通许郡开办"惠民施药局"两处,为百姓免费施药治病。那一年他十九岁!朱子埅三十四岁晋封周王,于是在开封各郡县邑开办“惠民施药局”为穷苦者“义诊施药”救治,并“扩建药田120倾”,将"亲手组织种植、栽培、收获、炮制之药派发各需之地"!嗯,六百年前大明的豫省开始全民免费医疗。

后面还有一任周王朱同?(音“熬”,煮东西的铜锅)。黄河决堤时,他没有玩什么高度重视亲自部署的文字把戏,而是走出王府撸起袖子亲自上堤,带领群众抗洪救灾。

……

综上所述,周王这一脉,真的是相当不错——为表达敬意,周王这支,文中均为实名,下朱恭枵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狼烟晚明》,方便以后阅读狼烟晚明第83章 贤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狼烟晚明第83章 贤王并对狼烟晚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