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小的孩子,大家的认知里,很容易叫人套出真话。
那么他嘴里说出来的,在大部分看来,是没啥可值得怀疑的孩子话。
一天的时间,他给他编造了一个近乎是完美的出身履历,就连之前给苗大嫂说的,他都记得。他考虑到了必须跟之前说的言辞一致!
虽小有差别,但也没关系。你能指望一个又急又饿的孩子在两分钟的时间里去说完整那堪称是苦难深重的童年和出身吗?
四爷沉默了片刻:“这些……你得记准了……记准了,就不许再更改了……”
不许再更改了,就是意味着见到亲生母亲,也不能说认就认了。
林破军愣了两秒,然后才道:“我……其实就是见到我妈,也未必能认出来……我在城里找她……我一直告诉我说没有找到……其实我最怕是那种我跟我妈见过却谁也没认出谁……”
那么小的孩子离开妈,认不出来彼此没什么可奇怪的。
四爷和林雨桐觉得这孩子了不得的地方就在于:小小年纪,下定了决心,他就真敢去干。那股子不计一切后果的劲儿,可不是谁都有的。
四爷就给了两个方案,“第一,留在家里,然后按部就班的去上学,念书。第二,厂里开年要办一个技校,厂里的子弟都去那里进行岗前培训……不过年龄却在十三到十五岁……”
“我虚岁肯定十三了。”林破军急忙说了一句,然后就跪下磕头:“我谢谢叔,一辈子不敢忘了叔的恩情。”
他选择了去技校。@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但不管怎么选择,都得先上户口。
四爷带着这孩子去了派出所,找了大原。
可有些事,找大原也不行啊。
这上户口,像是这种没爹没妈的,又没成年的,还没亲眷的,就只能送到孤儿院。
孤儿院那边……要是能呆,以这孩子的聪明,就不会想着到处流浪了。
所以,这中间必须走一个领养的程序。
也就是没成年的孩子,想给他单独开的户口,是不可能的。
于是,家里的户口本上,多了一个叫做林端阳的孩子。
为了上技校的时候方便,将出生的年月往前报了一年。
一上了户口本了,这孩子踏实了。林雨桐把角房给收拾出来,房间不大,但是暖和啊。给他挪了过去。
这孩子也勤快,起的早。起来之后把院子也扫了,水也压出来把瓮里都接满了。然后家里的地龙压根就不用管,他特别用心,准时去添柴添炭。
年前这点时间他没事干,也没闲着,到厂后头的找柴火。那地方,要是专程找,肯定是能找到的。柴房里很快就被塞满了。
常秋云在家默默的看着,得空就跟林雨桐说:“对这孩子好点。上了户口了,每月就有二十七斤半的粮食,这再上了技校,厂里还给一个月十二块钱的学徒工资。你们是给这孩子找了一条活路。但至于说吃用,他的钱他的粮够他用的了。麻烦不了你们什么。你看自从这孩子来了,你们省了多少事。丹阳出去玩不用操心,这端阳跟着呢。把朝阳背进背出的……你们啊,就当儿子的养着吧。只要是有良心的孩子,你养着……养不亏。”
四爷不像是养儿子,倒像是收了个
喜欢敛财人生.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敛财人生.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