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她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叫郑甲坐了,“仰着头看你累的慌。”
本来打算推辞的郑甲一听这话赶紧坐下了,低声道:“……动了。今儿主子一出门,就有人跟着。先是一个老妇人,再是一个身怀六甲的孕妇,最后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那老妇人跟着主子的马车直到了冠华居,然后就在路对面的当铺门口歇脚。当铺的小伙子赶了三回都没赶走,直到主子出来老妇人才离开了,这回换了一个有身孕的妇人……不过看那走路的姿态和速度,又有些不像是孕妇,马车在大街上走的慢,但再慢也是马车,但这妇人却能紧跟着,一点也不显得吃力,因此我觉得这妇人八成也不是真妇人。直到了真味居,那妇人还在真味居一楼讨了一碗茶水喝。又是直到主子出来,这才没继续跟着马车,而是换了一个在路边卖瓜子花生的小姑娘。一直跟到客栈外面,这才转回去了。”
那这些人可是够谨慎的。
林雨桐皱眉,“没去瞧瞧,这三个人都回了哪里?”
郑甲的眉头皱的比林雨桐还深,“那小姑娘回了哪里,我正派人盯着,还没有回报。当时那老妇人和那孕妇,却都回了同一个地方。只是这个地方,有些出人意料。”
“哪里?”溪客居肯定有问题,但这跟踪的人一定是跟溪客居有某种关系,只是不知道这到底是有多出人意料罢了。
郑甲低声道:“杭州知府莫文龙莫大人府上。”
莫文龙?
林雨桐不知道。朝廷那么多的大员,她能认识的都是能常常出入御书房的人。像是杭州知府,在别人眼里那是大官了,但在自己眼里,一个四品的知府,还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
这知府的品级,也是不一定的事。像是荆州的知府,就只是五品。但像是扬州杭州这样的地方,知府就高配四品官。但能来这样的地方任职,这个人要么是有能力,要么是在京城有人肯为他奔走。
正说着话,外面有人禀告,说是跟踪的人回来了。
郑甲赶紧起身,再回来的时候就说,“那小姑娘还是去了莫文龙的府邸。”
要说朝廷命官里,掺杂了一些像是林平一样的人,三五个不起眼的,这个林雨桐信。可要说一批,这个她压根就不信。像是莫文龙,看郑甲的样子,他一定是将这个人跟林平等同起来了。这就不对了。虽然出了一个像是林平那样的,被白莲教扶持起来进入官场的,但不意味着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尤其是像莫文龙这种做到四品高官的位子上的,又是在这样的要紧地方牧守一方,这可不是光靠钻营就能升上来的。必然是能力上相当卓越。这样的人不管是智商还是情商,都不可能跟白莲教有什么牵扯。
林雨桐没急着下结论,而是问道:“莫文龙的情况,你又知道多少。”
在杭州办事,莫文龙作为知府,郑甲提前肯定是做过功课的,“……此人是康熙四十七年进士,二甲十八名……今年四十有三,膝下三子一女,长子和女儿均是嫡出如今均已成家。嫡长子在老家养祖父母,如今已经是举人功名。女儿也已经出嫁,夫家在京城,姑爷是张阁老的侄儿……”
张阁老说的是张廷玉。
就说嘛!手眼要是不通天,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上面不知道,这肥缺也轮不到他身上。
“你继续说。”林雨桐示意郑甲。
郑甲顿了一下才道,“……剩下的两个庶子,年家还小,跟着莫文龙在任上,大的今年也才刚进学的年纪……”
嫡子和庶子年纪相差这么大!
林雨桐看郑甲,“他原配夫人呢?”
郑甲叹了一声,“正要说的就是这个。莫文龙的原配说起来是他俩姨的表妹。是他母亲堂妹家的女儿,也算是亲上加亲了,所以感情一直很好。”
看的出来。
按这个年纪算,至少是嫡子成亲嫡女嫁人,他这边连个庶子都没有的。可见夫妻之间是相当和睦。
“可谁成想那莫夫人在儿子成家之后,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就中风瘫痪了。”郑甲皱眉,“之后莫文龙就纳了一房良妾,不是什么多好的出身,就是秀才家的女儿,长的并不多好,听说那位秀才公有功名的时候都三十多了。家里的光景不好,又因着早早的没了妻子,家里的长女就挑起家事,又要照顾弟妹,还得种地种菜操持家务,婚事一直过了二十,都没定下来。后来成了秀才的女儿,婚事也没好到哪里去。最后还是莫夫人身边的嬷嬷亲自挑选,才选了这么个人出来,为的是本分,进门来能照顾患病在床的莫夫人。这位姨娘性陈,也确实是个老实人。进门三年添了俩儿子,但这一有孩子,就没时间也没精力照顾莫夫人了。这个时候,莫家突然多了一位白姨娘。听说是莫大人从外面带回来的。不知道什么来历。这位白姨娘在府里帮着主持中馈,亲自伺候莫夫人无不精心,在莫家从上到下,没有不敬服的。就是京城里那位嫡出高嫁出的莫家姑奶奶,节礼也从来没少了这位白姨娘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