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科洛马去世了

作品:轩辕新明录|作者:林芫美|分类:历史|更新:2022-12-16 12:22:49|字数:5252字

“尚之信和尚之孝虽然是兄弟,但两人不和众所周知。尚之孝忠于清廷,更受父亲尚可喜看重,甚至想把平南王爵位传给尚之孝,所以两年前尚之信发动兵变,控制了广州城,尚可喜忧愤而死。”孙广越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后来,尚之孝在惠州与刘国轩作战,兵败身死,忠于他的部将只得接受尚之信为平南王的事实。这次叛乱的王国栋和尚之璋二人,王国栋或许原是尚之孝部下,尚之璋听名字应该是尚可喜的侄子,或许也站在尚之孝一边。两人叛乱未必是尚之信指使,反而可能是为了反对尚之信,投靠清朝。”

毛渊明听完恍然大悟,说道:“若是真的如此,那倒不算太严重,毕竟尚之信没有参与其中。”

“可到底事情是不是这样呢?”庄寒天问道。

“这个事情不用猜,反正尚崇谧和尚崇坦都在这里,找来问问便知。”常镇业说着站起身来,“我这就去找这两人过来。”

时间不长,常镇业带着尚崇谧和尚崇坦回到议事厅。尚崇坦是尚之孝的长子,父亲死后被伯父尚之信送来杭州为质,显得有些拘谨。一问之下,原来尚之璋是尚可喜异母哥哥尚可福的次子,平日里的确与尚之孝来往频密,与尚之信不和。而王国栋原是潮州总兵刘进忠部下,刘进忠降明之后,王国栋不愿跟随,便前往惠州投靠尚之孝,虽然算不上尚之孝的嫡系旧部,但忠于大清这一点确凿无疑。

“既然如此,尚之信并未参与此事的概率很大。”常镇业把二人请到隔壁房间用茶,回来之后如此说道。

“看来,我们这也算也算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过了。”毛渊明点头说道,“那接下去怎么办?”

“嗯,我看不如这样。让尚崇坦写一封信给尚之璋,劝尚之璋不要执迷不悟,立刻投降将功补过。另外,再以军机处名义给广州的尚之信下达命令,令他出兵助剿,对付王国栋和尚之璋。”许纬辰提了个方案,又继续解释道,“现在我们手中无兵可派,如果任由王国栋和尚之璋占据赣州,他们必定勾结简亲王喇布,向东进攻,整个江西南部就要得而复失了。”

“可是,如果下令尚之信出兵,那他肯定趁机扩展地盘……”

“军阀嘛,肯定会是这样的。我们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许纬辰微笑着摇了摇头,“不过,让他攻打王国栋和尚之璋也好,毕竟三藩之中,对清廷忠诚度最高的就是平南王,清廷也肯定一直在想办法重新拉拢尚之信。只要他和清军开打,以后就只能站在我们这边了。”

“嗯。不过,稳妥起见,我看还应该让尚崇谧也给他爹写一封信。”常镇业又建议道。

“写什么?”毛渊明问道。

“不用特意写什么,就说在杭州生活得很好,受到皇帝的恩宠和军机处的照顾。其它一律不必说。”

“镇业说得对。”许纬辰马上明白了常镇业的用意,“不必刻意对尚之信说什么,只要不露痕迹的让尚之信意识到,他的大儿子在我们这里,就行了。”

“好,那事不宜迟,马上让他们两个写信。”毛渊明总结道,“另外,这事暂时不告诉郑经和郑克臧,只告诉陈永华,他熟悉韶关那边的情形,问问他有什么意见。”

毛渊明既然这么说了,众人立即分工,许纬辰督促尚氏兄弟写信,常镇业找陈永华商议,庄寒天和邹树人负责加强杭州城的警戒。

三天过去,更好和更坏的消息都相继传来。好消息是九江方面打了一个打胜仗,明军水师歼灭了清军鄱阳湖水师几十条船,并且登陆上岸,在庐山以北设立大营,离九江府城不过十多里地。坏消息是,林应又派人送来消息,根据陆续逃到韶关的士兵讲述,刘国轩的大儿子刘德任也在兵变中被害。

刘国轩的三个儿子当中,刘德任是老大,今年二十八岁,跟着父亲转战多时,也算有些战场经验。这一次刘国轩把他留在赣州,想必也是意在栽培,让他获得独立带兵的经验和经历,没想到会出现这么离谱的意外。

“那……要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刘国轩?”毛渊明思来想去,觉得有些犹豫。

“必须告诉。”庄寒天最近一段时间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以前不被人注意的军人特质似乎显现了出来,或许是因为单独主持总参工作的缘故吧。

许纬辰显然同意庄寒天的看法,附和道:“确实必须告诉刘国轩。这个时候,不存在隐瞒和安定军心的说法,反而是要用这个消息去刺激刘国轩打仗。”

“对!九江之战,势在必得,刘国轩要是发现我们隐瞒,事后必定大发雷霆。倒不如直接把消息告诉他,让他把怒气发泄到安亲王岳乐的头上去。”庄寒天又进一步解释道。

“好吧。那就按你的意见办。”毛渊明轻轻叹了口气,又说道,“郑经这几天身体时好时坏,也不知道还能再撑几天。如果九江战事不能尽早结束,我担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轩辕新明录》,方便以后阅读轩辕新明录第七十五章 科洛马去世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轩辕新明录第七十五章 科洛马去世了并对轩辕新明录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