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一万七就一万七

作品:轩辕新明录|作者:林芫美|分类:历史|更新:2022-12-12 11:22:24|字数:5134字

“一万七就一万七,总比没有强。”常镇业无奈只能接受现实,“那这一万七千两,你帮我准备一百两和十两的两种宝钞,再准备几百两散碎银子,记得三天里要备齐。”

“嗯,这样挺好,用宝钞支付,让卖家拿着宝钞来银行兑付,既方便,又能提升宝钞的信用,还能提高大明储备银行的知名度。”文济世马上领会了常镇业的意图。

“你理解就好,这事拖延不得。”常镇业点头说道,“那我先走了,还有一堆事情等着我呢。”

“要我说啊,你也别神经绷得这么紧,适当也放松放松。”文济世笑嘻嘻地拉住了常镇业,“我正想跟你说呢,城里的几家青楼,我都去侦查过了,还真有几个不错的姑娘,哪天我带你去看看。”

“你疯啦?!”常镇业大惊失色,两眼瞪着文济世,急切地问道,“你忘了我们上次开全体会议的时候,有过决议,禁止和古人发生关系,你怎么敢去逛青楼?!”

文济世一脸嬉笑,毫不在意地说道:“别紧张嘛,我只是说去了几家青楼侦查,又没说嫖娼。喝几杯酒,看看漂亮小姑娘总行吧。”

常镇业听了直摇头:“你为什么要去青楼侦查呢?侦查完了不还是整天惦记着吗?说不定哪天你就去嫖了。”

“怎么会呢,大会的决议我还是记得的。你以为我是那么不靠谱的人么。别胡说,我不是,我没有。”文济世连忙来了个否认三连。

“行,那你记得别过界。”常镇业还是不住地摇头,“我先走了,别忘了正事。”

“忘不了。”文济世朝着常镇业的背影,笑呵呵地说道。

三天之后,常镇业从储备银行提了一万七千两,又下了个军机处行文,通知永宁宫和延平郡王府的日用开支暂时压缩,官员们暂缓发放俸禄,让杨英拨了五万两,由陈秉直负责在杭州附近采办粮食。

采办粮食的事情很繁琐,但属于陈秉直擅长的领域,十天里就有了成效,征集的粮食足以应付南下的大军一个月之用。只是压缩开支和停发俸禄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官员们自然是叫苦连天,连鲍婧也觉得十分头大——现在正是和妃娘娘保胎的重要时间点,哪里都要花钱,怎么能压缩开支呢?

但事已至此,也是无可奈何,毕竟战争年月,什么都短缺才是常态。皇帝和皇后于是在毛渊明的暗示下宣布“减膳”,以示与百官黎庶同甘共苦,郑经也跟着宣布王府各处除东三所外,一律减省生活开支。有了皇帝和郑经带头,官员们的怨声总算稍微少了一些。

项绍宽的大军如期南下,到达杭州城东望江门外的大营屯驻。简单的欢迎仪式之后,穿越者们在总督衙门齐聚,开一次碰头会。

会议先由项绍宽介绍北线的战况。杰书南下,确实如军机处事前所料,并不是一次计划周详的军事行动,而很可能是迫于康熙的压力,被迫出兵。东侧佯攻苏州的兵力不过三千人,而且在到达金坛县之后就再未南下,始终只是在做姿态。西侧进攻湖州的兵力则有近两万,但多半是新兵,八旗和绿营主力不多,打法也是骚扰湖州府周边地区,并没有一举拿下湖州府城的决心。

明军援军到达之后,项绍宽担心清军有围城打援的意图,并没有急于援救湖州府城,而是从外围开始,逐次拔出清军据点,驱逐四处骚扰的清军,到三月上旬,两军已经在湖州府城西侧形成了南北对峙的态势。等马九玉所部增援到位,项绍宽决定发起总攻,力求全歼来犯之敌。

项绍宽的构思是,由郑克臧和洪羽率领五个营的军队,从太湖上乘船绕行到敌军后方,自己率领大军从正面发起进攻,而马九玉则从西侧快速绕行,争取包抄合围。这样一来,三处兵力夹击清军,胜算较大。

实际的战斗从三月十二打到二十二,整整十天,明军大约消灭了两千多清军,击毙敌将喇哈,数千清军溃散,其余清军在杰书的带领下向南京退却。值得一提的是,喇哈是被燧发枪方阵击毙的,应该是燧发枪进入中国后击毙的第一名满清高级将领。

项绍宽介绍完战况,引来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在几句简单的话语之间,毛渊明、常镇业等人都能感觉到项绍宽稳健的战术打法为胜利作出的贡献。

接下来,由陆希星作苏州行军机处的工作报告。由于清军怯于南下,苏州行军机处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一直在致力于恢复生产和社会秩序。二十年前,清廷在苏松一带搞了“通海案”、“奏销案”、“哭庙案”等一系列旨在打击汉人士族势力的冤案,导致苏松一代反清情绪激烈,因此洪磊上任江苏布政使之后,巡抚各个府县,秩序和生产恢复很快。陆希星说,等今年夏税征收之后,就可以拿出一部分支援杭州,大家就不必这么捉襟见肘了。

陆希星的话,同样也引来喝彩,显然是因为没钱造成的生活拮据对大家的士气都有所影响,现在听说有钱了,当然高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轩辕新明录》,方便以后阅读轩辕新明录第四十六章 一万七就一万七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轩辕新明录第四十六章 一万七就一万七并对轩辕新明录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