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过:“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就了中国战史上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
伟人还精辟地分析了这个指导方针的具体执行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即取信于民。第二阶段是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即敌疲我盈之时。第三阶段是追击开始的时机,即辙乱旗靡之时。
这就是伟人,难怪能够成就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成为运筹帏幄决策于千里之外的战略战术家,就是他总是能够把古人军事实践经验,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上升为系统、正确的军事理论,并以此去指导具体战役的指挥,无往而不胜也。
在这次战役里,曹刿先生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敌人张牙舞爪耀武扬威时,他知道敌强我弱,首先要消弱敌人士气,而激昂自己士兵的士气,从而化劣势为优势。
在敌人挨了闷头一棍开始溃败时,曹刿知道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不能轻敌,“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随时没有忘记自己是以小敌大,以弱敌强。兵不厌诈,不可不提高警惕。直到他亲自察看敌情,发现敌军“辙乱”、“旗靡”,确认了齐军是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才乘胜追击,终于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有人也许要搞脑子,说这样很可能丢失最佳的追击时机。当当事后诸葛亮谁都会,要搞清楚,那是在你死我活见血见肉的战场,有时付出些时机代价是必要的,这也是鲁军取得完胜的一点机会成本而已。但是,万一真正中伏呢?那鲁国极有可能再次遭受打击,从而象遂国、纪国等诸侯一样,被齐国所灭也说不定哩。
喜欢鲁国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鲁国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