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道门副都

作品:过河卒|作者:莫问江湖|分类:武侠|更新:2025-03-30 23:09:40|字数:5326字

没有人去问大掌教结果如何。因为齐玄素身上的“阴阳仙衣”已经说明了一切。

齐玄素没有急着走进万寿重阳宫,而是先与澹台震霄见礼,对澹台震霄的万里驰援表示诚挚的感谢。

不过澹台震霄不能久留,五娘那边的“镜花水月”还在维持,也是个不小的消耗。澹台震霄本该打完佛主就立刻返回南大陆,只是为了以防万一,所以才滞留许久,一直等到齐玄素回到地肺山。如今大局已定,澹台震霄就没有再停留的必要了。

所以两人只是简单交谈了几句,齐玄素向澹台震霄表示感谢,澹台震霄邀请齐玄素日后驾临澹秀宫一叙,齐玄素表示一定。

西道门已经展现出了足够的诚意,身为西道门之主的澹台震霄亲自出马,为双方联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相对应的,道门这边也要有所表示。

澹台震霄离开之后,齐玄素这才往万寿重阳宫走去。

其他人根据地位高低依次跟在齐玄素身后,越靠前人越少,越靠后人越多,最靠前的是慈航真人,只是落后齐玄素半个身位。

不过走在最前面只有齐玄素一个人,并无同行者。

万寿重阳宫内的众道士已经列队出迎,走在最前面的则是七娘。

私底下是母子,公开场合却要称呼职务,公私不可混淆。

这本质上还是儒门的“天地君亲师”,“君”在“亲”前,道门去儒门化这么多年,高呼平等,可儒门的许多规则已经深深刻在了底层逻辑里面,成为了中原人性格的一部分,怎么去得掉?

其实道门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这几年也不怎么提去儒门化了,反而开始提三教合一,不过是从以儒门为中心的三教合一变为以道门为中心的三教合一。此举是对是错,还很难说,一个搞不好就是儒门在道门的体内复苏,夺舍道门。

众人簇拥着齐玄素走进了万寿重阳宫的正殿,在太上道祖像左右是历代全真道祖师的画像。

左边是北五祖:少阳、正阳、纯阳、海蟾、重阳。

右边是:徐祖、上官、姚祖、姚横波、姚月燕。

不是每一位地师都可以把画像悬挂于此,能被供奉在万寿重阳宫的正殿,必须是在道门史书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齐玄素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些画像,目光扫过北五祖,又依次掠过徐祖、上官祖师、姚祖,最终停留在姚横波和姚月燕的上面。

慈航真人问道:“是否取下姚横波和姚月燕的画像?”

齐玄素抬起手:“不必了,我说过论迹不论心,要把姚令、姚家、姚月燕分开看待,保留姚月燕的名誉,我现在还是坚持这个决定。至于姚横波……”

这一刻,齐玄素忽然想起了第一次见到姚横波的情景,不由心生感慨,最终还是说道:“只是一缕残魂,而非正主,就这样吧。”

慈航真人没再多言。

这次叛乱,姚家毫无疑问是遭受重创,可到底没有倒,七娘带着姚裴站队成功,成功保全了姚家,许多事情便不能做得太过。

虽然如今大家都团结在齐玄素周围,形成了以齐玄素为绝对核心的道门新政权,但内部也不全是一团和气,还是会有一些利益纷争,只是在外部压力下,暂时不提了而已。

暂时不提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了,而是意味着以后再提。

齐玄素收回视线,对七娘说道:“地师,拨乱反正,收拾旧河山,你可是任重道远。我希望有朝一日,你的画像也能悬挂在这里。”

七娘笑了笑:“大掌教,上一个希望在这里悬挂画像的是姚令,这可不太吉利。”

齐玄素道:“自从大晋真宗去东岳封禅之后,此后再也没有帝王封禅,看来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齐玄素就是随口一说,又往偏殿走去。

毕竟是他第一次来到万寿重阳宫,自然要全部走一遍。

在玉京落地之前,这里是道门的权力中心,道门副都可不是浪得虚名。道门也算是双京制,如果玉京陷落,那么金阙就会迁至此地。相对来说,蓬莱岛和云锦山的位置都有些过偏了,无法有效辐射道门全境。尤其是蓬莱岛,紧靠茫茫大海,除非敌人从西域打过来,否则就是处在第一线的位置。

齐玄素在万寿重阳宫走了一遍,又去了不少着名的地标性建筑,比如清凉山、望仙宫、丹阳观、长春观、太一观、四皓庙、玉真观、金仙观、开元观、灵泉观、白鹿观、太元观、萯黎观、化羊宫、太平观等等,这里面许多都是副都时期地方的驻京机构,比如太一观和太平观,便是太平道李家的宫观,只是后来金阙统一搬迁到玉京,这些驻京机构失去了意义,便全部收归全真道所有。

先前齐玄素和姚令大战,被毁的大部分是普通宫观,这些着名宫观几乎已经成为地肺山的一部分,除非刻意针对这些宫观,比如玄圣当年直接打断云锦山的地脉,如果仅仅是余波扩散,那么影响不大。

齐玄素在太平观召开了一次临时议事,算是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过河卒》,方便以后阅读过河卒第四十八章 道门副都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过河卒第四十八章 道门副都并对过河卒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