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荷兰人不同,辽东海军的战术充满层次感。
讲求打击对方时,在不同距离使用不同的武器。还讲求针对不同的船型,用不同的战术。
发现敌人,首先是用大炮轰击。并且采取海上游骑兵战术,拉开距离打。或是降下风帆,在海上保持一定的稳定,用“群炮”战术猛轰敌人舰队。
等敌人快要靠近,快要抵达燧发枪射击范围,则用燧发枪进行攻击。
再近一些就用火油、火罐焚烧对方船只的甲板,同时发射喷筒(一种竹制的火焰发射器)、火箭点燃对方船帆。
最后,士兵才会用接舷作战。
整体来说,以炮击为主,登舷、火攻为辅。
碰到“野路子”,则换一个打法,用火攻船对敌实施火攻,或是铁索连舟,对付敌人的火船。
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辽东海军的水兵和水手是分开的。
也就是说,当海洋作战时,水兵只负责作战,船只的掌握全看水手的操作。
何时收风帆,何时扬起风帆,收多少,怎么收,都由管理水手的大副负责,传达给舰船指挥官。
指挥作战则有二副,负责临阵指挥。
三副负责情报搜集,四副负责与友舰保持联络。
舰长又在三副、四副协助下,厘清战场态势,以及和临近舰队的配合问题。
这样虽造成作战人员的减少,却也带来了战斗力的大幅提升。
更何况,靠着炮击、射击、火烧“三板斧”,能成功靠近的船只凤毛麟角。
荷兰人在这一套组合拳打法下,溃不成军。
他们已经开始往南逃。
但是风帆战列舰的时代,航速是比较缓慢的。
辽东海军已经迅速占领了北、西、东三面,对着中间的荷兰船一阵猛轰。
为什么不占领南面呢?
南面都是火船,又是小逆风,还是悠着点吧。
这种规模的炮击下,每一艘敌船上的人都度日如年。
包括李魁奇。
“狗日的,枉老子聪明一世,居然糊涂一时,不及时离开。”
李魁奇望着到处是水柱的海面,又把自己狠狠地骂了一通。
“老大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快逃跑吧!”
杨七指了指小船。
不久前,一枚不长眼睛的铁弹砸在甲板上,把船头砸了个大洞。
已经到了弃船的时候。
“走,赶紧走。”李魁奇冲向小船。
“老大别抛弃我们。”
弟兄们纷纷乞求,也打动不了李魁奇。
谁敢靠近救命小舟,就只有一个字——死!
在砍倒了几个不识相的家伙后,由李魁奇指挥,杨六、杨七划船的小船离开了即将沉没的福船,驶向往南的远方。
李魁奇早就观察过了,杨承应有意给他留条后路,战舰没有包围南边,只对荷兰舰队的南面进行了炮弹封锁。
他只需要绕开一艘艘着火的船,就能成功逃出生天。
其他海盗也发现了这一点,拼命地往南划。
相比之下,荷兰人就惨多了。
撤退如同闯关,第一关是辽东海军密集的炮弹,第二关是飘忽不定的火船。
第三关,则是茫茫大海。
在海上如何活下去,将是对他们最大的考验。
布劳沃顾不得想这些,指挥着舰队往南撤。
不顾船只一艘艘被击沉,也要往南逃走。
他没想到,杨承应却贴心的替他想好。
南边,几十艘大鸟船已经在来这里的路上。
为了不引起荷兰人的怀疑,施大瑄没有立刻起航。而是估算时间等荷兰人走远,才用大鸟船跟随。
大鸟船是专门对付小股敌人使用的,船上有火炮,更多的是捕人的渔网,以及杀人的冷兵器。
施琅也在其中,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参与战斗。
不久,他们就看到了往南逃的海盗。
“舰首大炮,击沉敌船。”
施大瑄立即下令。
小船有小船的战法,船首和船尾都各自有一门重炮,另外船头还有铁制大钉。
遇到敌人,先是用船头的重炮抢占上风;再把船从西往东划,用左舷的佛郎机炮、百子炮等小炮射击船上人员,接着发射船尾炮。然后一个回转,用右舷的佛郎机炮、百子炮等小炮射击船上人员,再用重炮轰击。
最后近战,士兵们会集结到船头,等船头铁钉钉住敌船,再跳帮作战。
之所以这样作战,是因为他们对付的敌船的质量都很差。而且受制于自身的船体承载状况,也装备不了更多的好炮。
看到这些家伙,李魁奇立刻意识到,自己得赶紧举白旗。
就在翻找的时候,忽然感到腹部传来剧痛。
一柄匕首捅进他的后背。
“你……你们……”李魁奇转身,难以置信的看着杨六、杨七。
“李魁奇,别怪兄弟们狠毒。”
杨六冷笑一声,说道:“俗话说得好,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何况你我只是拜把子的兄弟。”
杨七再一用力,李魁奇趴在船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