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回 杨阁部

作品:明末:辽东雄狮|作者:秋予岸|分类:历史|更新:2023-07-16 18:20:13|字数:4250字

来到督抚衙门的正堂,杨嗣昌正襟危坐。

熊文灿向他介绍麾下将领。

“这位是出身关宁军,宁夏总兵尤世威的弟弟尤世禄。麾下有精锐士兵3021人。”

熊文灿介绍时,尤世禄出列。

因为温体仁的力保,尤世禄没有因为吃了败仗而受到处罚,被准许在杨嗣昌麾下戴罪立功。

“这一位也是出自关宁军,总兵陈洪范,麾下有士兵2338人。”

陈洪范在豪杰辈出的明末清初,是一朵奇葩。

他参与过萨尔浒之战,还是跟着川军名将刘铤,却在刘铤全军覆没的情况下独自逃生。

熟知南明历史的都知道,正是陈洪范说服了潞王投降清朝。

陈洪范实际上是清朝的内应。

所以,他有一个绰号“活秦桧”。

是历史上明末清初顶级的油腻大师,以高寿去世。

“这位是闯塌天,哦不,是大明副将刘国能,游击刘世杰,麾下士兵2246人。”

一听到刘国能的绰号,杨嗣昌就知道这两人是农民军首领,后来投降的朝廷,是宋江一类的人物。

事实上也是如此,刘国能因惧怕张献忠的兼并,又顶不住官军的围剿而投降。

张献忠再度造反的时候,他们没有跟随。

“游击马进忠,都司马士秀,守备杜应金。”

马进忠绰号“混十万”,马士秀、杜应金都出自农民军十三家。

他们麾下有士兵843人。

“这位是加衔参将李万庆,麾下士兵3233人。”

李万庆也是农民军首领的出身,绰号“射塌天”,刘国能投降后帮朝廷招抚。

从马进忠到李万庆,都属于最近才接受招抚。

忠诚度仍然打个大大的问号。

听熊文灿的介绍,杨嗣昌整个人都心凉了一大半。

“熊大人!”

在那么多将领面前,杨嗣昌用比较正式的称呼:“标营何在?”

“在校场,杨阁部请随我来。”

熊文灿在前引路。

杨嗣昌起身,飞快离开了大堂。

堂内众将面面相觑,心里都觉得杨嗣昌似乎瞧不起他们,有些不痛快。

熊文灿引杨嗣昌到了标营,杨嗣昌傻眼了。

这都什么歪瓜裂枣!

高矮胖瘦,衣衫褴褛,萎靡不振。

与他见过的辽东军李国英部相比较,简直没眼看。

“标营有士兵4343人,其中190人是从监狱里抽调的囚犯,1364人已奉命去各地招揽新兵,剩下的虽然没有一战之力,但可以装点督师威仪。”

熊文灿说完,杨嗣昌差点气昏过去。

他道:“心开兄,你总督五省军务,只移交给我这点兵,还……还一大半是贼!”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熊文灿苦笑道:“杨阁部总督六省军务,比犯官多出一个省,或许能成事。”

“朝廷拨给你的二百八十万两军饷呢?都去哪了!”

杨嗣昌气坏了。

“杨阁部请随犯官来,看过衙门账簿,就什么都知道了。”

熊文灿叹了口气:“总之,犯官是自己找罪受。”

杨嗣昌心里顿感情况不妙。

看到账簿,杨嗣昌差点昏厥。

自陈奇瑜起,朝廷三年累积欠饷六十七万两白银,这只是拖欠士兵的饷银。

还有用于军备的钱,战马的草料钱,随军民夫的钱等等。

很多债主得知总督衙门还钱,都找上了门。

逼着熊文灿要钱。

啥?你说赖着不还。

不好意思,这年头一般人敢向督抚衙门借钱?

熊文灿把二百八十万两花出去,还欠六十万两。

“难怪洪承畴跑得比兔子还快,原来是因为这个!”

杨嗣昌气炸了。

“杨阁部,犯官已无计可施。衙门外天天有人催账,而且大多是朝廷勋贵、还有王爷府的人,都得罪不起。”

熊文灿松了一口气:“总之,这些账目就交给杨阁部,犯官已经解脱了。”

锦衣卫带走了熊文灿,留下欲哭无泪的杨嗣昌。

当初还劝姚明恭到下面看看,现在看来,最该到下面看看,是自己啊。

杨嗣昌收拾好心情,向朝廷写了一份奏疏:

臣大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赞军务,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宣大军务杨嗣昌言,崇祯五年朝廷有两银子未到襄阳,六年则有两,七年则有两。

三年累积下来,五省总督为朝廷节省开支两。

微臣知道朝廷的难处,但微臣主持剿灭张献忠一事,已到了紧要的关头,请陛下看在臣忠心为国的份上,将这笔节省的银子拨来。

整篇奏疏当然不止这几个字,杨嗣昌洋洋洒洒写了三千字。

后面还有他对形势的分析,以及胜利指日可待的猜测。

一封奏疏送抵内阁,崇祯看了之后,也无可奈何。

朝廷没钱啊!

于是,崇祯采取拖字诀,走一步算一步。

实际上,是让杨嗣昌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件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辽东雄狮》,方便以后阅读明末:辽东雄狮第七百六十三回 杨阁部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辽东雄狮第七百六十三回 杨阁部并对明末:辽东雄狮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