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离开经略府时,愁肠百结。
弄死皇太极、偷袭豪格,也算为杨承应平定北方立下大功,却只能得到一个总督的职位。
还不如皇太极时代的镶白旗旗主。
这不是白干了嘛!
不!还亏了。
旗主名下的土地要“计丁授田”,竟然和旗丁一个标准。
回到住处,多尔衮打不起精神,便想着今天不去。
在家休息一天,等明天再说。
这时候,门子来报:十二爷来了。
多尔衮刚起身,准备迎接十二哥阿济格。
阿济格风风火火来了。
他看到多尔衮愁眉苦脸,笑着问道:“十四弟,你怎么啦?”
“没事。”多尔衮说了句违心话,忍不住叹了口气。
阿济格大马金刀坐在炕上,把腿一盘:“你不说,我也知道,经略让你去把隐瞒人口的货揪出来。”
“这可是得罪人的差事。”多尔衮冷笑一声。
“换句话说,也是展现你能力的大好机会。”
阿济格嫌弃奴仆倒酒太慢,一把夺过酒壶,先给自己倒一碗,再给多尔衮倒酒。
多尔衮无语了:“十二哥,你怎么总是向着经略说话。”
在他看来,杨承应可是亡了大金国的罪魁祸首,还这么对待你阿济格的兄弟。
就算你不同仇敌忾,也该有所表示。
怎么还向着敌人,对自家兄弟的处境一点都不担心。
阿济格喝了一口酒,一抹嘴,说道:“十四弟,你心里八成是觉得自己很有功劳,应该得到优待,不应该干这种得罪人的差事。”
多尔衮不正面回答,只是又叹了口气。
“你是想被高高挂起来,还是有机会参与政事?”阿济格问。
“这还用问,当然是后者。”多尔衮道,“十二哥,你是受了他的命令来的吧。”
阿济格摆摆手:“不是。是当哥哥的我,发现你最近不对劲,特意来关心你。”
多尔衮和阿济格弟兄多年,对于十二哥的脾气秉性,多尔衮还是有所了解。
阿济格的话,他信。
见没有外人在场,多尔衮索性劝道:“十二哥,听弟弟一句劝离杨承应远点。这个人表面和善,实则城府极深。
且不说他如何把喀喇沁部一分为四,就说他把先大汗六部的官员全部派出去。
说得好听,是安抚百姓,将大金国土地归于辽东镇。
不好听,就是在存心排挤大金国旧臣。
他宁愿自己辛苦些,熬到他在北宁府的部下来沈阳,就可以全面接手政务。
到了那个时候,六部官员回来,已经没有他们的位置。
这样的做法,少了多少阻力。”
阿济格边喝酒边听着。
等多尔衮说完,阿济格没有直接说这事,而是突然问了一件陈年往事:
“十四弟,额娘到底是怎么死的?”
“奉阿玛遗诏,殉葬。”多尔衮心虚的回答。
“哼!这不是你的心里话。”
阿济格沉声道:“分明是八哥为了得到汗位,逼死额娘。”
“你别瞎说。”
“我瞎说?告密衮代与二哥有染的德因泽,也是被遗诏殉葬。那时候,我就什么都知道了。”
“十二哥……”
“我不懂你们的弯弯绕,但我不蠢。八哥为什么剥夺我镶白旗旗主之位,还不是认为我的军功太大,找个理由剥夺。
为什么多铎没事?还不是因为十五弟是孩子,对八哥的汗位构不成威胁。
凡是构成威胁的,我、杜度、阿巴泰,哪个没挨收拾。”
这一番话,把多尔衮给惊到了。
以前觉得十二哥打仗一流,搞政治不入流。
现在看,有些看走眼。
“还有,你想过没有,为什么图尔格、杜度他们毫无怨言,居然积极办事!”阿济格忽然道。
“为什么?”
此话一出,多尔衮多少有些郁闷。
世道真的变了,他自诩聪明才智不亚于八哥,居然要向十二哥请教答案。
阿济格道:“你想,经略为什么把总督之类的词挂在嘴边,其实是在暗示图尔格等人,他们好好干,回来之后有一席之地。”
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多尔衮眼前一亮。
他以前还真没想到这一点。
“八哥设立六部,明面上是为了政通人和,实际上是为了把旗主手中的权力分散,再集中到他手里。”
阿济格说道:“经略初来乍到,需要对六部官员重新考察,如何考察呢?当然是通过做事来看。”
多尔衮明白了,阿济格背后一定有高人。
“十二哥,不是经略让你来的,是谁告诉你这些?”
多尔衮连忙问道。
阿济格也不打算隐瞒:“这些话是刘兴祚告诉我。他还说,十四弟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其实是一厢情愿。
没有十四弟,豪格就不吃败仗?八哥就不会被打败?”
多尔衮愈发的郁闷,真话伤人啊。
“你别怪哥哥我听他的,我觉得他的话有道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