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回 无烟发射药

作品:明末:辽东雄狮|作者:秋予岸|分类:历史|更新:2023-07-16 18:18:12|字数:4074字

危险,是委婉的用语。

毕懋康真正意思是,杨承应麾下的精兵强将不少,为什么要女兵参与枪械制造。

“毕大人有所不知,我军中女兵都是巾帼不让须眉。”

杨承应笑道:“她们接受过十年的书本教育,一年多的军事训练和战场观察,一般的兵都不是她们的对手。”

为了适应招兵和古代实际情况,杨承应的小学堂学制是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

六岁发蒙读书,十六岁出来,就是合格的人才。

如果,再读四年大学堂,刚好二十岁,到及冠之年。

很符合古人二十而冠的传统。

由夫子给他们戴冠,正式参加府职,就显得很神圣化。

人才投资,也是投资。

毕懋康有些吃惊。

徐光启却道:“自天启年间开始,杨承应已经在大力发展学堂,男女都有。”

毕懋康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枪械改进,需要大量的经验和文化。”

杨承应补充说明:“还要特别的细心,我想,没有谁比女兵做这事更合适。”

毕懋康笑道:“难怪你能干出这么多的大事,其来有自啊。”

“这里面也有一份徐老和毕老的功劳。”

杨承应说道:“毕老您编的书籍,我可是看了好几遍。”

大家哈哈大笑。

杨承应苦心研制的这杆枪,是十九世纪中期发明的,全名叫恩菲尔德P1853火帽击发步枪。

属于击发枪的典范之作。

用的子弹,是子弹历史中极具革命色彩的发明,名叫米尼弹。

火帽,击发药……都是划时代的作品。

但是想让它得以广泛装备军队,还得依靠强大的钢铁工业。

所以,杨承应把新枪的进一步研制,交给了徐光启和毕懋康,以及余素贞的女兵们。

他要全身心投入钢铁工业中。

但,在这之前,还得把基本的教给他们才行。

四天后,休息好的余素贞和女兵们,容光焕发。

“经略,女兵营五百一十七名女兵到齐,请经略吩咐。”

点名完毕,余素贞向杨承应抱拳,然后自觉地站在一边。

杨承应冲她点点头,再面对女兵:“稍息。”

“我调你们来朝阳县,还是一下子来这么多人,是有原因的。”

顿了顿,杨承应继续说道:“余将军应该都告诉你们了,但是制造也非常不容易。所以,你们肩上的担子很重。”

“自即日起,你们吃住都在枪械制造厂宿舍,无故不得外出。”

杨承应问道:“你们能办到吗?”

余素贞带头喊道:“能!!!”

“白广恩。”

“在。”

“听着!”杨承应扭头看向一脸严肃的白广恩:“你带着一帮熟练工参与高炉生产。如果出一点差错,唯你是问。”

“遵命!”白广恩把头一昂。

他当然不懂制作枪支,甚至刚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杨承应安排他在枪械制造厂,主要目的是管住工匠们。

倒不是担心工匠骚扰女兵,而是怕这些工匠挨女兵的打。

单对单,双对双,女兵或许不是对手。

但是论打群架,没有受到专业训练的就吃大亏。

“诸位,我也不希望出现让我愤怒的事。”

杨承应对着即将进厂的年轻工匠说道:“如果让我知道一起,就一辈子待在矿场,别想出来。”

“知道了。”论气势,工匠们弱了许多。

杨承应领着他们,第一次接触到枪械制造厂。

整个厂分作几块比较大的区域,枪身制造区,枪管制造区,零部件生产区,子弹制造区,无烟发射药区,试验场等。

每一片区域都有十几名熟练工,作为指导老师。

女兵主要负责无烟发射药生产和实验。

这一块儿,极其重要。

从给棉花脱脂开始,到用硫酸和硝酸做强、弱火棉,再对硝化棉消除残酸。

像做面条一样,压片、切块。

这些小颗粒发射药还得和石墨粉一起装入木制滚桶中反复摇滚。

一系列的工序下,得到无烟发射药。

所以,余素贞看到的火药,并不是黑火药,而是无烟发射药。

至于为什么不制造现代那种子弹。

还不是因为,以机床的工差,做不出高精端的子弹。

只能勉强造出米涅弹。

就在杨承应用一个月的时间,耐心教授的时候。

远在庆阳府的辽东军李国英部,在耀州一战打败农民军。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张定国的耳朵里。

“闯王麾下那么多兵,怎么就打不过呢?”

郝永忠疑惑不解。

张定国无奈道:“咱们和官军还有段差距,不能硬碰硬。”

郝永忠虽然不甘心,但也知道这是事实。

他叹了口气,在冰凉的地上坐下。

安静片刻,他忽然问张定国:“你说,辽东军会把额们怎么办?”

一提到这个,张定国心里隐隐作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辽东雄狮》,方便以后阅读明末:辽东雄狮第六百九十六回 无烟发射药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辽东雄狮第六百九十六回 无烟发射药并对明末:辽东雄狮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