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回 近代化骑兵

作品:明末:辽东雄狮|作者:秋予岸|分类:历史|更新:2023-07-16 18:18:07|字数:4130字

在场的封疆大吏和将领,都有些担心李国英会驳孙传庭的面子。

一支军队的核心机密,怎么会轻易向人展示。

李国英却犹豫都没犹豫,便道:“当然可以,诸位请随我来。”

众人迫不及待的跟着李国英,一起前往军营深处。

刚过营门,就听到沸腾的马蹄声。

蹄铁践踏地面发出的声音,却是整齐划一。

骑兵在练习集体冲锋。

在快速移动中,时刻保持马挨着马,肩并着肩,就像一堵快速移动的铁墙。

这一手,已经是很多古典式骑兵办不到的事。

更厉害的门道,还在后面。

骑兵一般都是在距离敌人百步之后,开始集团冲锋。

三轮冲锋过后,战马都要休息好几天。

但这支骑兵,却是一下子冲锋了五百步。

往回再冲锋,又是五百步。

最后,第三次冲锋,还是五百步。

也就是说,连续三次冲锋,加起来有一千五百步。

虽然和历史上的普鲁士最顶级骑兵,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可是,在当时已经是顶一流的存在了。

“你们有战马多少匹?”

众人还在骑兵冲锋的震撼中出不来,孙传庭已经发问。

“每人配四匹马,一匹骑乘,两匹作战,一匹驮载物资。”

李国英回答。

每人倒吸一口凉气。

两千士兵,将近八千匹马。

还不算辅兵。

一个骑兵团竟有这么多马!

“除了战马,你们还带来了什么?”

孙传庭已经彻底被迷住,忘了自己的身份,比杨嗣昌和洪承畴低。

幸好他们没有不在意。

洪承畴也很好奇。

李国英道:“几位请随我来。”

说罢,他在一旁引路。

众人来到骑兵团的直属火力连。

二十七门神威将军炮,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些放在木架子上的长管大炮,用铁铸造而成。

火力连士兵,正在养护大炮。

李国英解释道:“由于火药容易形成药渣,长期留在炮筒里面,容易腐蚀生锈,所以需要定期养护。”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孙传庭摇了摇头。

都说辽东军家底厚实,现在亲眼目睹,果然如此。

那些总兵倒是一脸无所谓。

反正他们不操心这种事,都让那些文官操心吧。

只是对这么好的武器装备和士兵,有些羡慕和嫉妒。

其中,马世龙的脸色最是难看。

他也是关宁军出身,认得这里面有些士兵。

一段时间不见,已经大变了样。

这时候,忽然响起“铛铛铛……”的声音。

“晚饭时间快到了。”李国英解释道,“军中惯例,吃饭前都要来一段拉歌环节。”

“拉歌?”洪承畴有些疑惑。

“哦,就是比赛唱曲儿。”

众人眼睛都睁大了。

这不是戏子才干的事嘛。

正疑惑之际,响起一连串喊声。

“全体集合。”

“踏踏踏……”的整齐脚步声后,士兵站成几排。

“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报数!”连长喊道。

“一、二、三、四……”

“全部到齐,出发。”

士兵整齐划一的离开,前往临时食堂。

李国英在一旁,引众人来到食堂门口。

就看到很多士兵盘腿坐在地上,背挺得直直的。

“二营三连来一个!”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

众人听歌,都知道是岳飞的满江红。

唱得慷概激昂,令人迸发壮志。

二连回敬三连的则是一首,他们从未听过的曲子。

“苏武留胡节不辱,转眼北风起,雁群汉关飞。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这首曲子十分婉转,却更多的代表了某种坚守。

特别是听到“终教匈奴惊心破胆共服汉德威”的时候,很多文官都有些感慨。

武将们还是一脸冷沉。

孙传庭听了,问李国英:“这是什么歌?”

“苏武牧羊,是经略教给他们唱的。”李国英简短的回答。

众人等了一会儿,士兵唱完歌,开始入席。

每人一个大陶瓷盘子,里面有猪肉有本地菜。

米是大米饭。

还有一个木碗,碗里是羊肉汤。

看到这个,众人看向杨嗣昌。

杨嗣昌尴尬的笑道:“我只是提供了买粮食和菜的地方,别的都不关我的事。”

意思是,军费与他无关,都是辽东军自己出的。

实际上嘛,杨嗣昌肉疼坏了。

山西、宣府和大同,自己都揭不开锅了。

为了能养活这支军队,杨嗣昌是动了自己的私产。

没办法,为了平息朝中的议论,不得不如此。

“听说你们有什么参谋部,那是什么东西?”

洪承畴及时给杨嗣昌台阶下。

“相当于军师,主要进行情报搜集。”

李国英回答。

“我们能去看看吗?”洪承畴接着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辽东雄狮》,方便以后阅读明末:辽东雄狮第六百八十九回 近代化骑兵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辽东雄狮第六百八十九回 近代化骑兵并对明末:辽东雄狮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