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回 李鸿基

作品:明末:辽东雄狮|作者:秋予岸|分类:历史|更新:2023-07-16 18:13:56|字数:4146字

崇祯和他哥天启,一对兄弟,两个极端。

天启是“懒”,懒得惊天地泣鬼神,以致于养出了魏忠贤。

他和魏忠贤一道把爷爷万历皇帝积攒的内帑,花了一干二净。

崇祯则是“勤”,每日坚持批阅奏折,从不间断。

后世总以为,崇祯杀了魏忠贤,导致失去了能掣肘文官的宦官集团。

殊不知,崇祯委派了很多宦官到地方,监督各地军政事务。

只因为崇祯的“勤”,管着这些宦官,让他们像魏忠贤在地方上胡作非为。

而且,他还创造性的发明了“密折制度”。

只不过由于本人能力欠缺,密折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崇祯本人有啥问题呢?

三个字,不背锅。

出了事过错是下面的,有了功全是他自己的。

裁撤驿站这么大的事,他就把锅甩给了一个小小的兵科给事中!

可怜的刘懋对此完全不知情,还以为天子真的器重他,于是立即执行。

很快,这一刀就砍到了银川驿。

银川驿座落在银川河谷中段的西番庄,银川河从驿馆西边流向黄河,是河州通往青海、河西等地的第一驿站,位置十分重要。

官道旁,写着酒铺名字的幌子,在风中飘荡。

一伙边军大马金刀的坐在铺子里,用大碗喝着和水差不多的酒。

这年头,有水喝都算好的。

即便是边军,也不敢大吃大喝,他们只点一丢丢的下酒菜。

酒铺老板也怕这些兵痞,给他们上了满满一碟。

正吃着,就见官道上有自西向东走来一个风尘仆仆的人。

这人胆子很大,看到官军也不怵,牵着毛驴低着头,安静地走过去。

边军中有人认识他:“老李哥!”

那人愣了一下,回头一看,又仔细瞧了瞧:“王大成?”

“哈哈……是额!”王大成大喜,“老李哥,怎么在这看到你。”

那人听了后面那句话,一点点故人重逢的喜悦被冲淡了。

王大成一瞧,当即出了酒铺,拽着那人往酒铺里走,并向弟兄伙计介绍他:

“这是额幼年伙伴,额给财主放羊,他喂马。小名黄来儿,大名李鸿基。”

边军一听,就知道了李鸿基是马户。

“那后来呢?”有边军好奇地问。

王大成愣了一下,没有回答。

因为后来陕北大旱,王大成跟随父亲投了亲戚。

在亲戚的帮助下,王大成投在贺人龙麾下做了家丁,勉强混了口饭吃。

也就说,他和李鸿基分开了。

“后来,额养死了几匹马,走投无路做了银川驿卒,混碗饭吃。”

接过边军士兵递来的酒,李鸿基喝了一大口。

王大成皱眉:“额听说朝廷裁撤驿站,你没事吧?”

“怎么会没事呢。”

李鸿基尴尬的笑了笑,“额已经没地方去,带着额唯一的家当,回家去。”

众人看向他的驴,投来羡慕的目光。

这年头,有头驴都算是好的。

王大成重重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按理说,你遇到了难处,额应该帮你。可额这差事也不好当,连饭都他娘的吃不到。”

不是“吃不饱”,而是吃不到!

陕北大旱连年,土地颗粒无收。粮食价格堪比黄金,哪是小兵卒子吃得起的。

有口糠吃,都谢天谢地。

“没关系,我自己能想到办法。”

李鸿基低下头,心里有些许的失望。

投了军,好歹吃到糠啊!

“别担心,老李哥。”

一个边军士兵顺着王大成称呼李鸿基,“像你这样的银川驿卒出身,回到乡里最不济也是个里长。”

“托你吉言!”李鸿基冲他抱了抱拳。

到底是分开太久,再见已很陌生。加上对方的情况也不好,李鸿基吃了口酒,便起身告辞。

王大成也没挽留,只是说“以后再见”之类的话。

李鸿基牵着毛驴继续走,目的是老家米脂县李继迁寨。

他此刻内心还有一大隐忧,那就是米脂县的艾地主。

米脂县有两个艾,都是大姓。

李鸿基得罪的是小艾氏中的一支,已经赋闲在家的江西赣州府同知艾应甲。

怎么得罪的呢?

就是冲着艾家的院墙方向撒尿,被艾家养的家丁发现,揪住后一顿暴打。

伤好了之后,为躲避艾家这才做了银川驿卒。

虽然事情过去有段时间,但李鸿基担心艾家旧事重提,心里惴惴不安。

事实上,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李鸿基回家路上,被艾家的狗腿子家丁看到了。

为了邀功,他们积极的报了上去。

艾应甲起初没想起来,经过家丁提醒,这才反应过来:

“原来是那个兔崽子!”

“正是。奴才还打听到一件事,驿站草料不足,马匹羸弱。去年鞑子入犯京畿的时候,累死了三匹马。

大伙一合计就把这事栽赃到这小子的头上,让他丢了差事。”

不愧是狗腿子,打听得很清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辽东雄狮》,方便以后阅读明末:辽东雄狮第五百五十一回 李鸿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辽东雄狮第五百五十一回 李鸿基并对明末:辽东雄狮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