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回 宁锦之战(一)

作品:明末:辽东雄狮|作者:秋予岸|分类:历史|更新:2023-02-19 17:48:38|字数:4300字

天启六年,正月初七,辰时。

杨承应召集诸将到总兵府的议事厅,共商大事。

“适才得到前线密报,建虏皇太极亲率大军于昨日出征,只留阿巴泰和杜度留守沈阳城。”

听到大帅说后金军大举入犯的消息,厅内各将无不摩拳擦掌。

“这次进犯非同小可,皇太极只留了没啥存在感的老七阿巴泰,和广略贝勒褚英的儿子杜度。”

宁完我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由此可见,调动的兵力有多么可观。据细作报,兵力不下六万。”

一般说兵力多少,以前总是习惯性加上随军民夫,以及半耕的农兵,而宁完我说的兵力却指的是披甲士兵。

这一算,杨承应手底下只有精兵两万多,后金是他的三倍。

厅内众将焦躁的神情,慢慢消散了。

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杨承应看到他们的表情,满意的点点头。

“但是按照皇太极的策略,不会全部打我们。”

杨承应再给大家鼓劲,“应该兵分两路,我这一路是虚,袁大人那边才是实。这对于我们来说,大有可为。”

“大帅,那我们怎么做?还是继续采用正面守城,侧面袭扰的战术吗?”

张存仁好奇地问道。

上次攻打海州、支援李朝,就是采用这套战术,惹得后金军大为光火。

“这次不这样做。”杨承应道,“敌人倾巢而出,兵力是我几倍,已不是只有两千多人的豹韬营能应付的。”

“我们这次以守为主!”

宁完我来到地图前,用手指着地图,“我军兵力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我们据守城池和墩台,敌人缺乏攻城利器,难以攻破。”

听到守城,尚可喜来了精神:“大帅,请把任务最艰巨的西门交给我吧。”

上次的北上作战,尚可喜和女兵营都没有表现的机会。

“当然没问题。”

杨承应笑着说道:“你和黄将军的炮兵配合,在女兵营的协助下守西门。”

“北门就交给我吧。”

刘天禄主动站起身来。

“不,你和邓将军率军南下,前往复州。”

杨承应安排道:“复州只有八百兵丁,而且是招募不久,需要有人协助。”

派这两营南下复州,还有一个原因,大量百姓刚到金州镇,心中的戾气还没消除。

如果有后金内应趁机作乱,那么对地方破坏极大。

江朝栋的兵力有限,如果镇压,那就没有足够力量守城。

对于主帅的安排,刘天禄虽然心里有些不愿意,但非常利落的点头。

杨承应道:“如何防止百姓趁机搞事,出事后又如何快速平息,你们很有经验,所以派你们前往。”

“大帅请放心。”邓长春抱拳道,“我和老刘一定不让复州出乱子,影响到今年的春耕。”

“如此甚好。”杨承应点点头。

这一次和以前一样,绝对要避敌锋芒,再寻机出击。

敌人现在汇集到一起,迫不及待的想打决战,绝不给这种机会。

当天下午,后金大军已经抵达耀州。

望着被拆毁的耀州城,皇太极长叹了一口气。

如果可以,他绝不想去打锦州,而是调转枪头直奔盖州。

但理性让他选择没有那么做,而是在这里确定分兵。

听闻杨承应做好了守城的一切准备,皇太极改变了以前的计划。

他派最稳重的大贝勒代善,率领正红旗,莽古尔泰的正蓝旗,驻扎在这里。

主要目的,是防范杨承应的北上进攻。

其余兵马则随他一起西进。

“大汗,以我和二哥的兵马足以围困盖州,为什么不这么做?”

莽古尔泰不解地问道。

“四面围城,意味着兵力分散。”

皇太极解释道:“这就给了杨承应各个击破的机会,父汗吃过的亏,我们绝对不能再吃一次。”

代善谨慎地问道:“如果杨承应趁机来攻,我们怎么办?是出寨迎战,还是率军往广宁方向撤退。”

自从阿敏那档子事发生后,代善发现一件事,那就是皇太极在一众小贝勒面前很有威望。自己再能干,也顶不住一群人的压力。

于是,代善变得谨慎起来。

“不要与之正面交锋,可择机撤向广宁。我们合兵一处,则杨承应不敢打我们。”

对于代善的谨慎,皇太极很是高兴,只是脸上不动声色。

他已经看穿了杨承应的用兵策略,那就是绝不在没大的把握下打决战。

后金军分兵的消息,很快被哨探侦查到,传给杨承应。

“敌人果然狡猾,笃定自己攥紧了拳头,我们不敢进攻。”

宁完我也发现皇太极手段厉害,“以前努尔哈赤就不会这么干。”

“敌人在变,我们也要变。”杨承应皱着眉说道,“全面防守不可取,那就以袭扰为主。”

张存仁一听到这个词,立刻起身:“大帅,我愿意率领豹韬营出城杀敌。”

“很好,事成之后,我把豹韬营扩充到五千。”杨承应点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辽东雄狮》,方便以后阅读明末:辽东雄狮第三百九十回 宁锦之战(一)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辽东雄狮第三百九十回 宁锦之战(一)并对明末:辽东雄狮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