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回 婚礼

作品:明末:辽东雄狮|作者:秋予岸|分类:历史|更新:2023-02-02 19:16:21|字数:4412字

从七月到九月,时间看似宽裕,其实准备工作很多。

公主府自落成之后,一直是空着的,这两个月内需把室内的用具全部采购到位。

珍奇古玩,名家字画等,都要采购一些回来。

采买鸟雀的,如仙鹤、孔雀、大鹿、野兔、金鸡、大白鹅等要采买到位,交给院子专门的人饲养。

特别是三角湖不能空着,得买鸳鸯之类的鸟类饲养,让公主游湖时欣赏。

由于公主府里有佛堂和道观,杨承应让耿仲明从外地采买十个小尼姑、小道姑。

顺便在姑苏一带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聘请教习一名,教授包括《牡丹亭》在内的剧目。

这些都是上头要求的,配给公主,聊以消遣。

否则,以杨承应的脾气和秉性,断然干不出这么奢侈的事。

至于公主贴身使唤的丫鬟、婆子、小厮等,都将随公主一同前来公主府。

杨承应把这种事都交给茅元仪,以他的出身完全能办妥。

本来像茅元仪这样的技术型人才不该用在这上面,无奈杨承应麾下除了他和孙元化就没有世家大族出身的人。

孙元化正在训练新式炮兵,正是要紧关头,不便抽身。

如此一来,只有茅元仪。

一转眼,到了十月初九日。

大太监王承恩捧着朱批,先一步找到杨承应,表示公主的凤驾已经到了旅顺港。

杨承应领了恩旨,更加不得空闲,连睡觉都睡不好了。

十月十二日,一队队金州镇士兵来到从城南通往公主府的街道护卫。

这条道上的百姓都被要求暂时不出门。

王承恩带着许多小太监,用布遮住道路的两侧。

又有一班小太监打扫街道。

后面还跟着几台运土车,将街道上的坑洼的地方填平。

杨承应本来不怎么紧张的,被他们这么一闹,反而有些紧张。

“驸马,小人是王公公身边的侍从,贱名王永。”

一个小太监找到杨承应,“请驸马随小人前往城南,由小人告诉驸马一些礼仪。”

“好,有劳了。”杨承应点点头。

王永带着杨承应从城南一直走到公主府,又在公主府走了一圈,手把手的教杨承应哪里入座、哪里起身行礼、哪里下跪、哪里退下等。

杨承应都默默记在心里,事后,还给了王永十几两银子。

王永谢过。

次日一大清早,杨承应身着朝廷赐服,骑着白马,到城南迎接凤驾。

公主下嫁,与普通人家成亲大不相同,各种礼仪不能省一样。

到了南门后,杨承应下马,静静地等候着。

其他将领和官员也都跟在身后,和他一样等着。

正午的太阳那么大,杨承应感觉都晒出油,仍只能挺在那里。

直到夕阳西下,忽然听到马蹄声。

现场本来就很安静,马蹄声因此显得格外扎耳。

杨承应知道是“公主来了”,赶紧低下头。

骑马的人没有停,到了杨承应身边后,骑着马缓缓行进。

他作为现场的风纪监督,唯一的职责是巡察谁没有按照规矩来。

接着,两队太监拍着巴掌走过来。

他们不是喝彩,而是再次强调现场噤声。

来了不久,忽然听到奏乐的声音。

大部队终于来了。

长长的队伍,从南门往南列队,一眼望不到边。

“终于来了,我的天啊,这比现代结婚累多了。”

杨承应远远瞄见凤驾,心里不禁嘀咕。

但听到一声轻咳,他赶紧把头低下。

等凤驾抵近的时候,杨承应正要率众下跪。

贴身丫鬟春桃快步上前,朗声道:“公主有令,驸马免跪。”

“谢公主隆恩。”

杨承应躬身行完礼,让吴三桂把帷幕后面的白马牵出来,骑了上去。

缓缓来到公主的凤驾旁。

队伍继续行进,而众人都留在原地跪拜。

为了防止白马闹出乱子,杨承应不需要亲自策马,是由一个小太监牵着马。

凤驾到了公主府门前,旋即停下来。

杨承应翻身下马。

这时,从府里跑出来好几个丫鬟,双手将红布铺开,从公主的凤驾一直铺到府里的礼堂。

实际上,不需要铺那么长,因为府里早铺好,只门口这一段路需要临时铺。

等红布铺好,杨承应踩在上面,向凤驾下跪磕了一个头,“恭请公主下轿。”

说了三遍,磕了三个头。

也不用公主回答,杨承应自行起身,来到凤驾前,轻轻揭开轿帘。

公主一身霞帔、头顶红纱巾,在贴身侍女的搀扶下,从车里缓缓走出来。

下了马车,与杨承应并肩。

前面铜镜开道,后面童子牵着公主的后裙,一柄伞盖遮在头顶,从大门往里走。

两人缓缓来到礼堂,对着摆放祭品、赐婚诏书的供桌跪下,行跪拜礼。

又对朱纯臣、徐光启行跪拜礼。

礼毕,两人来到公主的内院,行合卺(jin)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辽东雄狮》,方便以后阅读明末:辽东雄狮第三百三十五回 婚礼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辽东雄狮第三百三十五回 婚礼并对明末:辽东雄狮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