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爷,不能答应啊。”
杨承应走后,周达急坏了:“这家伙贪得无厌,让他拿到十五万两银子,还不知道怎么从里面捞油水。”
“你以为我不知道吗?”
万弘祚背靠着椅子,一脸无奈:“要是杨承应不配合,我们修公主府要修到猴年马月。
算了,爷只求赶紧脱身,再也不来金州镇。”
他只求脱身,周达却心疼到手的银子赚不到。
十五万两啊!
周达只觉心如刀割,在二爷面前不敢表现出来罢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周达愁死了。
杨承应乐坏了。
他回到府邸,立刻叫来沈志祥:“我亲自写一封信,你务必亲手交给罗三杰。”
“是。”沈志祥应了一声后,笑着恭喜:“大帅,十五万两呀。”
杨承应淡淡一笑:“十五万两,我一个子儿都不要。”
说着,他提起笔来,沾上墨。
他认真想过,十五万两虽多,比起公主到后,公主府的官田收入,小巫见大巫。
为了让公主满意,这点钱他不拿了,分给下面的人,让他们把公主府修好。
“这笔钱,十分之八花在公主府,十分之一给那些工人额外支出好处,剩下的十分之一,给罗三杰和你叔叔。”
杨承应边说边写。
十分之一,是上万两银子。
到手至少五千两!
沈志祥有些不好意思了:“这怎么行呢,怎么着大帅也得拿大头,我们跟着吃汤喝水就行了。”
“跟着我得吃肉,喝什么汤!”
杨承应把信装进信封,用泥封好:“再说了,要是修不好……”
“提头来见!”沈志祥拍着胸脯保证。
给这么多的好处,沈志祥很清楚,必须好好干活。
就像宁完我,他是一个赌鬼,经常输钱,可杨帅从不过问数目,经常大笔一挥,给他拨出银子。
可是宁完我作为实际管理大长山岛的人,把大长山岛经营的井井有条,听说已经招募船工在研究造大船。
赏罚分明,铁面无情,这是大帅的作派。
收好了书信和手令,沈志祥抱了抱拳,转身离开。
得到书信后的罗三杰,随即和沈世魁商量后,开始修造公主府。
修造公主府的工匠,一部分来自山东,一部分来自京城,大部分是本地人。
当他们知道好好修造公主府,可以分到一万多两赏钱。
还是白字黑字,竖着牌子,于是情绪高涨,都纷纷表示要修好公主府。
公主府奠基仪式结束后,旋即开工。
罗三杰和沈世魁认真督建,十分上心。
工程进展迅速。
当然,这是后话了。
把沈志祥派出去后,杨承应便去接张景岳。
对于张景岳来说,这是令人震撼的一天。
他想象中的女医护兵,应该是什么都不懂才对。
已经最好了一点点教授的准备。
结果,和他想的大不一样。
这群女医护兵没有受到系统的医学教育,对具体的病症不了解,却掌握了大量基础医学知识。
甚至部分关于人体的知识,比他还要懂。
消毒、清洗伤口、清创缝合术等,练得滚瓜乱熟。
一打听才知道,这都是杨承应在他来之前教的。
徐老告诉他,杨承应是一个奇才,起初不信,现在完全信了。
“杨帅。”
见到杨承应,张景岳深深作揖。
杨承应赶紧还礼:“张先生太客气了。”
张景岳笑道:“恕老夫眼拙,一直把杨帅当成是不通文墨的武夫,经历过今天的事情,才知道错的离谱。
杨帅精通百家,令老夫刮目相看。”
“末学这点技艺,不敢在鲁班门前弄大斧,”
杨承应笑着说道:“对于医术只知道皮毛,这些学生都快被我带歪了。”
“不不不,杨帅教的极好。”张景岳连连摆手。
两人边走边聊,亲卫牵着高头大马,在后面跟随。
当张景岳提出想看一眼求知学堂,杨承应当即应允。
众人上了马,一行人策马徐行,前往城南。
之所以把学堂设在城南,这与历史有关。
镇虏城兴建之初,为了防止敌人来犯,伤及正在读书的孩子,就把学堂设在南边的方向。
遇到最坏的情况时,能及时组织学生向南转移。
学堂从一片荒芜,如今已成为了占地面积最大的宅院。
主体是杨承应拨款修建。
宅院里的桌椅板凳,或者木柱等不少是百姓捐赠,希望孩子们能好好学习。
张景岳到时,看到这个规模宏大的学堂,吃了一惊。
镇虏城里,府衙小小的,杨承应总兵府邸小小的,安置贵客的馆驿小小的。
最大的是学堂和兵营。
到了府门前,众人翻身下马。
张景岳整理了一下衣冠,这才在杨承应带路下,走进学堂。
门前一副对联,乃是诸葛武侯流传后世的经典名言: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