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回 名医

作品:明末:辽东雄狮|作者:秋予岸|分类:历史|更新:2023-01-24 17:09:17|字数:4114字

“好消息!好消息!”

稳重的孙元化,一路小跑来见杨承应。

“什么好消息?”杨承应问。

“恩师寄来书信,已经请了一位医术大家随瑞安大长公主的二儿子来金州。”

“太好了!”

杨承应激动的站起身来。

这些日子,别提他过得有多苦了。

论医术,他属于二把刀。

为了教那些女医护兵,可谓是绞尽脑汁。

这下来了医术大家,还是徐老推荐的,问题应该不大。

“请问是谁啊?”

激动过后,杨承应忙问医术大家的来历。

“这位姓张,名介宾,字会卿,又字景岳,别号通一子,因善用熟地黄,世人称‘张熟地’,浙江绍兴府山阴人。

幼年随父游京城,十四岁师从京华名医金英,得其真传。

中年从军成为幕僚,后来解甲归隐。五十七岁回家乡,至力于精进医学。

被人们誉为‘仲景、东垣再生’。

他有事在京城,被恩师知道,介绍金州镇的情况,遂跟着前来。”

听了介绍,原来是真·医术大家!

哎嘿,这个名字怎么耳熟啊?

张介宾,字景岳。

张景岳!

杨承应吃惊不小,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温补学派创始人。

张景岳晚年辑成的《景岳全书》,有六十四卷,博采前人之长,自成一派。

虽然遭到后世诸多批评,但对于当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后世很多的庸医,借着他的名头滥用温补,导致他的名声受到影响。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位明末医术大家!

又苦熬了几日,时间来到天启三年的七月初四。

祖天弼提前到帐下听用,杨承应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

霍维华也来了,待在镇虏城里的馆驿。

那是以前方震孺住的地方。

这天,一则重要消息传来了。

“公孙晟、吴三桂、沈志祥进来。”

杨承应坐下,面露威严。

三人闻声,立刻入内。

“公孙晟,命你率部分亲卫出城十五里迎接万大人和张先生。”

“遵命。”

公孙晟在外面听得一清二楚,不用细问,退了下去。

“吴三桂和沈志祥率部分亲卫出城十里相迎。”

“遵命。”

吴三桂和沈志祥抱了抱拳,退了下去。

杨承应看向孙元化:“孙先生,随我出城五里相迎。”

“好。”孙元化笑着点头。

看得出,大帅到来对张景岳非常的重视。

去镇虏城的路上,年近六旬的张景岳坐在骑马缓行。

他曾经来过金州镇,当年一片荒芜的地方,如今已成沃土。

到处是种地百姓,扛着锄头,三五成群的下地干活。

途径军堡,能看到训练有素的士兵。

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士兵和百姓没有隔阂。

偶尔还能看到士兵和百姓闲聊,聊得挺开心。

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看到他面上欣赏的神色,万弘祚泼了冷水:“张老,别被这一切的假象懵逼您老的双眼,杨承应可是一个毫无礼数的武夫。”

“武夫?”

张景岳心说,咦,怎么和徐老说的不一样。

“对,嚣张跋扈,目中无人!”

万弘祚咬着牙说道:“前不久,他还把公主的家奴无故关了好几天,还把他赶了回去。

如果不是他,我也不用再来这鬼地方。”

“这样啊……”

张景岳并没有全信,贵族子弟的话只能听一半。

走着走着,就看到一队骑兵飞奔而来。

像前面一样,万弘祚喝停队伍,让对方骑兵先走。

出乎他们的意料,这支骑兵没有过去,在队伍前面不远处停下。

为首的将领翻身下马,走到万弘祚队伍前面。

万弘祚认出来人是公孙晟,杨承应的亲卫队队长。

“在下公孙晟,杨帅麾下亲卫队长,奉大帅之命,前来迎接万大人、张先生。”

说罢,公孙晟深深地作揖。

他身后的骑兵,也纷纷下马深深作揖。

万弘祚惊得下巴快掉地上。

作揖完毕,公孙晟一挥手,亲卫让出一条道路。

不用说,都知道是让他们在前走。

万弘祚指挥队伍前行。

公孙晟率领亲卫在后面跟着。

走了一会儿,又遇到吴三桂和沈志祥。

“奉大帅之命,迎接万大人、张先生!”

他们深深作揖。

万弘祚问:“杨承应在哪里?”

“大帅在城外五里,迎接万大人和张先生。”

吴三桂恭敬的回道。

“走。”

万弘祚一看这架势,还以为是被皇帝警告了,懂得收敛。

这下子刚进入金州镇时的忐忑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嚣张。

年轻人啊,还是太嫩了。

在张景岳眼中,万弘祚还是个年轻人。

听言观行,对方分明是迎接他,而不是万弘祚。

否则他一个大夫,哪有资格和公主之子相提并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辽东雄狮》,方便以后阅读明末:辽东雄狮第二百七十八回 名医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辽东雄狮第二百七十八回 名医并对明末:辽东雄狮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