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得功论才干不如鲍承先,还没有自知之明。
前段时间,在训练盖州降卒。
他的本意是想训练出一支属于自己的嫡系部队。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支足食足饷的队伍,渐渐表现出不受他控制的情况。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杨承应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而且杨承应虽然训练严格,但是给的待遇也不含糊。
隔三差五还免费改善大家伙食,渐渐的,这支一千余的部队就开始倾向于听命杨承应。
孙得功因这事憋着一股气,今天又听说鲍承先担任新城主将,更是气得不轻。
妈的,投降过来反不如待在后金的时候,那干嘛投降啊。
孙得功有些后悔了,想着鲍承先也肯定不愿意听他的,于是单独来找杨承应。
“将军。”孙得功抱了抱拳。
“坐。”杨承应抬手示意。
孙得功入座,片刻后,不安的说道:“将军,我……”
“你的来意,我都知道了。”
杨承应笑道:“我让你训练的士卒,练得如何?”
“还行。”孙得功说了一句气话。
说是他训练,其实大部分时间是杨承应派过去的教官在训练。
除了亲卫,孙得功没把握指挥动这支部队。
“明日,我要亲自检阅这支部队。”
杨承应笑道:“以后,他就和我的部分亲卫合成一股力量,做我的中军。”
“中军!”孙得功瞪大了眼睛。
“没错啊,你以后就是我的中军主将。”杨承应笑道。
孙得功登时愣住了。
他以前做过王化贞的中军,后来因打不过后金军,在部下的鼓动下叛变投敌。
没想到杨承应居然不计前嫌,还让他担任中军。
“将军……我……”孙得功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天色已晚,回去好好休息吧。以后,作为中军随我到处跑,可是一件辛苦差事。”
杨承应笑道。
“不,不辛苦。将军,属下告辞了。”
孙得功起身,抱拳施礼,大步离开。
望着他的背影,杨承应微微一笑。
在历史上,孙得功这个人并不出彩,只能算中等水平。倒是他的儿子孙思克,名列河西四将。
只是孙思克还没出生,算是一笔长期投资。
另一方面,杨承应不是白莲花,绝对不会让鲍承先和孙得功都待在新城。还要把他留在眼皮底下,免得他搞事。
一如自己不可能把耿仲明、孔有德、孔有性都放在新城。
当然,这些都不足为外人道。
“去把江将军请来。”
杨承应吩咐亲卫。
“遵命。”
耿仲明快步离开。
杨承应知道,江朝栋还有一会儿才到,用手托着额头,打算眯一会儿。
哪知刚合上眼,困意来袭,不知不觉的睡着。
耿仲明带着江朝栋来了。
他们在门口被公孙晟拦住去路。
“将军正在休息,你们不能进去。”公孙晟道。
“胡说,我走的时候,将军都还挺精神。”
耿仲明不信:“我进去瞧瞧。”
公孙晟却拦住:“对不起,你这个时候不能进去。”
“喂,我是将军的亲卫,为什么不能进去!”
“你是亲卫,就该知道规矩。”
“我……”
耿仲明没话说了。
他无意中忘了这茬,主帅休息的时候,就算是亲卫也不能进去。
从古至今,多少将领都是被熟悉之人趁睡着痛下杀手。
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张飞。
江朝栋只好在外面等。
这一等,就是半个时辰。
直到英娘回来。
她瞧见,问明了情况,赶紧进帐去看。
只见杨承应已经趴在桌上睡着,鼾声如雷。
英娘赶紧取下放在衣架上的披风,为杨承应披上。
披风刚沾身,杨承应惊醒。
“谁。”
杨承应下意识的按住剑柄。
“是我。”
英娘赶紧回应。
“是你啊。”
杨承应松了一口气,“我睡着了,没注意到是你。”
英娘自然不会计较,只柔声道:“江将军在外面等半个时辰,将军还不见他。”
“糟了!快请他进来。”
杨承应揉了揉眼睛。
英娘出去,请江朝栋入帐。
看到江朝栋,杨承应一脸歉意:“不好意思,我刚才睡着了。对将军多有怠慢,请原谅。”
“将军日理万机,偶尔犯困也是可以理解的。”
江朝栋笑道:“正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听到这话,杨承应哈哈大笑。
请江朝栋入座后,杨承应收住笑容:“新城快要筑造完毕,江将军及麾下弟兄都辛苦了。”
“都是为朝廷效力,何言辛苦。”江朝栋委婉的说道。
“正是呢,都是为朝廷效力。我想,接下来让弟兄们好好的休息一段时间,不知江将军认不认可。”
杨承应假装没听出来,继续问道。
“将军的意思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