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帐前,众将议论纷纷。
“将军把咱们这多人召集起来,莫非将有大事发生?”
“肯定啊。许显纯这帮作威作福惯了的京城大爷,在咱们这儿吃了大亏,肯定要搞事。”
“咱们会怕他?来一个噶一个。”
“哎哎,注意点影响。噶自家人首级,可不给赏银。”
将领们追随杨承应几次作战,都有不同程度的斩获。
获胜后,还能获得实实在在的赏赐。
因此一听到可能打仗,他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众将之中,唯一猜到会议内容的是江朝栋。
他名义上率领麾下千余精锐,保护并协助工匠筑城,实际上相当于修城的头子。
将军这些日子做的事,他都看在眼里,自然猜了大概。
但他没有说,有些事由将军亲口告诉更好一些。
也不知道谁叫了一声:“将军来了。”
现场立刻安静下来。
随着杨承应的现身,众将起身。
“将军!”
“坐。”
杨承应坐下后,众将纷纷坐下。
但,他们的目光都被将军带来的东西吸引了。
不过,将军没开口,他们也不敢交头接耳。
“相信有些人已经看出来了,这是肥皂。”
杨承应随手拿起一块肥皂,说道:“你们之中,应该有家人带回家中,谁用过?”
“俺!”樊信把手举得高高的。
他的婆娘,正是舞姬出身,随他来了新屯。
后来追随夫人,上山挖野菜。
樊信举手时,一脸自豪。
“哼!得意什么,我也用过。”
孙闵也举手。
这样一来,不少人举手。
杨承应抬手示意,他们把手放下。
“第一批肥皂,工艺还不纯熟,但应该赏给那些巾帼英雄。”
杨承应说道:“第二批给了制造肥皂的工匠,这是第三批。
此外,还有驱蚊的蚊香,和装蚊香的蚊香盘。
赏给在座辛苦训练的将领,每人一块肥皂,两根蚊香。
至于上次盖州之战时有功的将士,则增加赏赐。”
说到这里,杨承应突然喝了一声:“苏小敬!”
“在。”
苏小敬霍然起身,高声回应。
“风字营攻打鲍将军时,有功将士你可记得?”
“记得。”
“说一遍。”
“韩狗儿斩首七级,砍倒大旗三杆;石头杀伤敌人十七人,斩首三级,保护同袍受伤;蒙古人阿锋冲杀敌阵,斩首三级,却不幸阵亡……”
苏小敬把这些将士的姓名记得很牢,当着众人的面,如数家珍般背了出来。
这也是他风字营的骄傲!
听苏小敬背完,杨承应道:“以上有功将士,包括遗孀在内,每人送肥皂两块并蚊香三根,蚊香盘一个。”
“谢将军。”
苏小敬激动的抱拳,躬身行礼。
“鲍承先。”
“在。”
刚才有些尴尬的鲍承先,听到点名,下意识的起身。
“你此战有功,又协助范先生管理新屯,十分辛苦。也送你肥皂肥皂两块并蚊香三根,蚊香盘一个。”
杨承应说完,一抬手,公孙晟把物品用托盘端着,送到鲍承先的面前。
“谢将军。”鲍承先接过托盘。
他本来想跪下以示感激,双腿刚弯,才猛然想起将军不许他人在面前下跪,只能躬了躬身以示感激。
“孙得功。”
“在。”
“你献城有功,管理并训练旧部辛苦,也送你肥皂两块并蚊香三根,蚊香盘一个。”
“谢将军。”
杨承应接下来又对范文程和彭簪古进行了同样的赏赐。
范文程管理新屯异常辛苦,故而赏赐。
至于彭簪古。
他的家人,已经被他从京城接了过来,杨承应以此为由,多给了他一份。
“其他将领,你们不是没有机会。下次与敌人作战,立下战功的也会赏赐。”
杨承应赏罚分明,并且严格执行。
连许尚等杨承应的旧部,都因为没有参与盖州之战,而获得额外赏赐。
于是,新加入的将领个个摩拳擦掌,而旧部则是跃跃欲试,准备再立新功。
“另外,你们告诉那些没得到平民百姓。”
杨承应郑重的说道:“等产量上来了,也会按照家庭,慢慢发放到每一家每一户。”
“将军英明。”
众将兴奋地说道。
产量,总是伴着需求而增加。
当人们养成了用肥皂的习惯之后,就很难改变。
他们每次见到杨承应,除了正事之外,就是想多要一块肥皂。
有鉴于此,杨承应索性以石灰窑为中心,建了一个肥皂厂和养猪场。
因为制作需要大量的猪油。
不能总靠南边的供应,干脆自建猪场。
生产出来的肥皂,按照区域,挨家挨户的发放。
只可惜产量始终起不来,供不应求。
山上,方震孺眺望着脚下热闹的砖窑,又回头看了一眼热闹的工地和肥皂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