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只剩最后一策了”,高冲点点头,眉头微皱。
李大亮也是非常纠结,“只是这一策,是否太伤天和?”
敌军依仗地势,死守高山,有食物有水源,强攻也不行,那就唯有火攻了。
“撤军,今夜火攻”,高冲略一迟疑便是下令。
“经略使,果真如此?”李大亮一急,“若是消息传来,唯恐有损声誉啊”。
“无妨,无论何等后果,我高冲一力担之”。
高冲乜眼看着郁郁葱葱的山林,若有所思的说道:“若不一把火把这群猴子烧怕了,日后他们还敢造次”。
李大亮闻言,还是有些难以下定决心,只是面露难色的说道:“经略使,我身为驻边都督,有些话我实不该多言,只是老高相公已经罢相,你此番回京,定可进入政事堂,若是火攻,难免落人口实啊”。
听到李大亮这番话,高冲有些意外,如李大亮所言,这些话确实不该是李大亮应该说的话,但他还是明言了,可见李大亮心里对于高家也是亲善。
“李都督的好意我明白,只是有些事要不就不做,要不就做出效果来”,高冲幽幽说道:“至于所谓的落人口实,我倒是毫不在意”。
李大亮见状,也是默然不言,当即下令撤军。
大塱山上,伊奢那跋摩一脸不解,但也没有多想,只是催派信使去探听舍摩陵的情况。
唐军白日休息,夜间只挑选没有夜盲的精锐进山布置引火之物,其实这也是以防万一,如今天干物燥,只需一点火星便是借着夜间的风势迅速爆燃。
当夜,大塱山火光冲天,阴照着天空一片黑红。
真腊军损失惨重,伊奢那跋摩仅仅率领千余精锐冲下山坡,迎面便是遇见唐军大阵。
“无需多言,直接冲杀,不留活口”,见真腊军中出来人马,高冲也没有心思多言,直接下令冲杀。
仅仅一个冲锋过后,陈集原阵斩伊奢那跋摩。
“筑京观,立石柱,以作警示”,高冲继续下令道。
随着伊奢那跋摩身死,李大亮率军长驱直入,迅速讨灭真腊。
而此时,扶南国之主支婆跋摩竟不知出于何等原因,竟率领宫中侍从将留守特牧城的百余唐军残害。
高冲闻讯大怒,立即遣派李大亮出兵扶南,不出五日,扶南国灭,支婆跋摩死于乱军之中。
西南三国,真腊国灭,扶南国灭,林邑国之主范梵志闻讯,恐慌不已,只身背负荆条前往唐营请求归附。
至此,西南三夷全部归于大唐。
战报抵达京师后,天下震荡。
经过政事堂商议,李世民下旨:将原真腊、扶南、林邑三国,改置安南大都督府,原西南三国之地,分设九州十三县,由李大亮担任大都督。
岭南经略使高冲回京,另有重用。
随后高冲并未回返广州,直接从交州经黔州等地回到长安。
三日后,大朝会上。
李世民发布敕令:燕国公高冲出任尚书左仆射,执掌政事堂,总领三省六部的朝政要务,是为首相。
另,太尉、雍州牧、赵国公高君雅致仕。
自此,高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唐第一臣。
此后两年,高冲在民生方面,兴修水利,改进农具,拣选粮种,并在长江以南大力推广占城稻。
在经济方面,力劝李世民重视商贾,重定商税名录,开放边界,与四夷通商,互通有无。
在军事方面,建大唐皇家军校,对军官实行正规化军事教育,并改良锻造之法,推行马鞍马镫马蹄铁。
在政治方面,精简衙门,完善官吏考评体系。
在教育方面,编撰启蒙教材,大力推行州学义务教育,改革科举,实行乡试、道试和殿试,给予天下寒门、庶民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
短短三年时间,大唐风貌剧变,国力蒸蒸日上。
此时,国库充盈,李世民再也忍耐不住复仇之心,当即宣告:由太子李承乾监国,尚书左仆射高冲辅政。
大唐皇帝李世民率领二十万大军,自令中军大元帅,御驾亲征东突厥,另由李靖领定襄道行军总管,李世绩领通漠道行军总管,兵分三路,兵出云中,进击漠北。
六个月后,东突厥灭,颉利可汗献舞于承天门。
十年后,高冲长子高彦章行冠礼,李世民特赐字定边,封爵安定候,加官虎贲中郎将。
恰逢薛延陀叛乱,扰乱西北,高彦章主动请缨,获封瀚海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新生代将领苏定方、裴行俭、薛仁贵等人,出长安,经凉州,直取郁督军山,生擒薛延陀多弥可汗。
不久之后,高冲次子高彦兴在当年科举上一举成名夺得探花之位,正式踏入仕途。
高氏一门,显赫一朝。
喜欢大唐第一臣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大唐第一臣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