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现分化之计

作品:大唐第一臣|作者:当年秦风|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8 01:23:01|字数:8616字

乙失夷男心中大恨,一咬牙,一跺脚,直接率部东逃,你们二位大汗继续打吧,我薛延陀惹不起,自谋生路。

李世民越想越觉得这个谋划可行,只等诸位重臣到来,再仔细商议细节即可。

只是接下来李世民目光一转,看到案桌上另外一封奏疏,便是面色一沉。

高冲察言观色,立马收敛笑意,“陛下,你这是?”

“岭南的事你听说了?”李世民沉声说道。

高冲愣愣点头,“前段时间桂州都督李重光上书,有所耳闻”,反正这也不是什么秘密,高冲作为兵部尚书,参议朝政,如果说完全不知那也太虚假了。

“是啊,前有桂州上书”,李世民揉着眉头,“现有道州厉日新上书,言岭南已有反迹,这岭南,天高地远,看来是真的不安生了”。

现任桂州都督李袭志,字重光,执掌桂、象、静等九州。

现任道州刺史厉文才,字日新。

桂州、道州两地全部邻近岭南,他们二人前后上书,奏称岭南谋反,甚至矛头直指冯盎,李世民即便心中相信冯盎忠义,但也是不得不防。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道州刺史厉文才,厉文才是婺州人,李世民登储后立即举行科举,厉文才高中进士,同时厉文才也是婺州第一位进士,他不仅博学多才,对于李世民也是绝对忠心。

这一次科举仅有四名进士,李世民或许考虑到提拔新人,培植亲信,便将这四人全部授予刺史之职,其中厉文才便担任道州刺史,道州便在潇湘岭南交界之处。

厉文才清正廉洁,性格方正,绝不会结党营私,李世民最喜欢任用这种人,对于厉文才的话,李世民十分相信。

在原本轨迹上,厉文才高中进士的第一年官拜道州刺史,次年便因为“靖寇安民”有功,升任容州都督,兼容州刺史,在任期间,深得地方士民拥戴,后来因为思念故乡,竟上书辞官,李世民难以挽留,只得应允。

回到故里后,厉文才捐资兴修水利,造福百姓,当地依旧有人纪念这位清官,因他担任容州都督,便将他修建的堤堰命名都督堰,名流千古。

对于亲手提拔起来的人,李世民向来是用人不疑。

厉文才在奏疏中称,岭南战乱,信使不得进……

这一切事实表明岭南已经生乱,只是大山阻隔,再加上有心封锁,消息并没有传递出来。

高冲看一眼高君雅,高君雅目不斜视,只当做没看见。

李世民倒是看见了,直接皱眉说道:“你有何想法便说,看你阿耶作甚”。

高冲咳嗽一声,只得反问道:“臣想知道陛下你是什么想法?”

李世民闻言冷哼一声,直说道:“自是征讨不臣,还能如何?”

说完之后,见高冲目瞪口呆,便是继续说道:“蔺謩入朝之后,颇多不忿,我有意任用蔺謩,统辖荆楚之地府兵,进驻岭南。

如若岭南生乱便平定叛乱,如若岭南无事,那便暂时驻兵岭南,震慑不臣”。

代州都督蔺謩在代北大败一场后,李世民召其入朝,拜右武卫大将军,依旧重用,但是蔺謩这人心高气傲,觉得他在代北大败不过是一时疏忽大意而已,他觉得他还能行。

李世民对于蔺謩这种人始终是信任有加,因为这种人有话不会憋在心里,比如程知节,便是最好的例子,正好遇到岭南“失联”这种事,李世民便有意驻军于岭南。

既然是驻军,震慑不臣,那必须要胆大忠心之人,蔺謩便是最佳人选。

只是高冲听得这话后,便是摇摇头,不敢苟同。

李世民眼睛一眯,“说说你的看法”。

“中原刚刚平定,尽管荆楚之地并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但是河北等地依旧是百废待兴,如陛下先前所言,眼下当以恢复民生为要。

岭南天高路远,地势险恶,且到处是密林瘟瘴,实在不适宜大规模驻军,并且现在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冯盎等人谋反,兴师动众的进军岭南有些不妥”。

高冲略一迟疑,组织一下语言便是直接说道,

他虽然跟父亲商讨过岭南之事,最好是外放岭南为官,但他不可能直接说:陛下,把我外放岭南吧。

凡事讲究前因后果,总归是要叙说清楚,一步一步的来进行。

只是李世民听到这话有些不满,也没有跟高冲见外,直接怼道:“你不能因为冯盎是你招抚的,你就这般相信他,人心难测,现在上告冯盎有异心的人不只一人,你怎能证明冯盎没有反心?”

高冲闻言苦笑道:“冯盎如果反叛,他一定会占据州城,揭竿起兵,但是现在并没有实际的证据证明他有这么做啊,现在只是岭南消息不通,便冒然发兵征伐,劳民伤财且不说,或许也伤忠臣之心啊,陛下不如派遣使者,前往岭南,查明情况再做决断不迟啊”。

听得这话,李世民觉得有些道理,看向高君雅。

高君雅面无表情,并没有就冯盎一事做出评议,只是微微颔首说道:“慎起刀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第一臣》,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臣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现分化之计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臣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现分化之计并对大唐第一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