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特种旅已经在把自己的生产基地逐步分散。
在宜兴主要是研制舰船。
其余的产品都放到广德来了。
特别是飞机和火箭弹的制造,这是特种旅现在自己能够制造出来的最强大武器。
林凡原本想要发展的大口径火炮,现在还无法进行试验。
大口径火炮动辄十多吨,必须配备牵引车。
或者直接研制成为自行火炮。
而这些不但需要有火炮制造技术,还需要汽车制造技术。
这对特种旅来说,技术要求有些高。
单单只是大口径的炮管,就是一道非常难以迈过的坎。
因此林凡暂时决定集中力量全力发展火箭弹。
这种武器对发射筒的要求不高,
主要的是现在特种旅已经有了一百二十毫米多管火箭炮的成功经验。
现在正研究二百四十毫米的火箭弹。
这是林凡在军事上要大力发展的方向。
另外就是对步枪的改进,原本要几年后才会出现的AK47在广德已经制造成功。
各个部件的工艺图纸都已经完成,就等着机器安装调试完毕,就可以进行试产了。
走了这一路,整个根据地里的情况,都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林凡清楚地知道:每一个政权,初创的时候,都有可取之处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个时候就需要政权自己的调整和自洁了。
因此这一次出行,林凡每到一地,无论多忙,
都对当地普通百姓家里看看,听一听。
确保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最真实的。
实际上林凡这是多心了。
这里的根据地成立也才半年,并且又有大敌在外。
在这种时候动小心思的人还少。
走一路,看一路,林凡还是满意的。
现在因为花园口决堤,以水代兵阻挡鬼子。
虽然把鬼子的机械化部队给堵住了,
但是给普通百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林凡已经派人到洪泛区宣传:到句容去!到泗水去!
在这两个地方,林凡都做了准备。
到句容来的灾民,根据地会把他们分配到各个县里面去开垦荒地。
组建根据地农场。
或者让他们进入特种旅的矿山、工厂里面去。
到泗水的灾民,全部按团组建农场。
一切按照军队编制进行管理。
这些灾民们大多身无余物,根据地要管吃、管穿、还要管住。
为此特种旅前些日子从鬼子身上扒下来的那些服装、被包都派上了用处。
在鲁南地区:
每个开垦团都由三千人左右组成。
分为十五个连队进行管理。
所有人统一在食堂吃饭,大家最先做的是修建房屋。
这些房屋都是这些人自己要住的。
顾修明按照林凡管理特种旅的办法来管理这些灾民。
鲁南支队当然无法对突然涌进来的十几万人提供不限量的粮食,
也无法对这些灾民们保证天天有肉。
但是顾修明给所有的灾民都是按照每人每天八两粮食进行配给的。
逃难过来的这些灾民们,知道鲁南支队给他们每个人都是八两粮食每天的标准。
大多数都对特种旅官兵们感激涕零。
也有少数人,见到鲁南支队每天把成千上万斤的粮食发下来。
由各个开垦团领在手里,再分到各个连队伙食团去。
有些人就想着在这些粮食上动手脚。
现在的灾民不只到了鲁南支队的根据地,更多的是到了别处。
到处的粮食都在涨价。
鲁南支队的大手脚,当然就引起了许多有心人的注意。
这些人开始联合开垦团里的一些人:
他们有意在做饭的时候,缺斤少两。
克扣粮食,在这些人看来:
反正这些粮食都是鲁南支队发下来的,
大多数的灾民都是吃白食。
每天有点吃的饿不死就行了。
这些人没有想过:他们自己也是灾民!
鲁南支队到了这边的人数原本就不多,只有四个连加上两个排。
就算是后面又派了飞行队过来,真正受过长期教育的,就只有这些人。
其余的人都是在战场上俘虏后转化过来的,这些人受到教育的时间还不长。
现在有一部分人,就是这样进入了管理开垦团的队伍当中。
那些灾民们,虽然没有接触到粮食,
但是鲁南支队在各个地方都贴有告示,
说明他们每人每天都有八两粮食。
这些人从开始吃饭的时候,稀饭还能够立得住筷子。
到后来能够照得清人影。
好多人都敢怒不敢言。
顾修明对开垦团的工作效率有些怀疑了:
房屋修建得越来越慢,有些地方甚至停下来。
他亲自到现场去看。
只一眼,就大吃一惊:他到的就安排在泗水城外三十里的一个场子。
整个场子里面的人,只看到十几个脸色红润的灾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