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接着问道:有的人年纪已老,仍能生育,是什麽道理呢?
歧伯回道:这是他天赋的精力超过常人,气血经脉保持畅通,肾气有余的缘故。这种人虽有生育能力,但男子一般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一般不超过四十九岁。
黄帝问:掌握养生之道的人,年龄都可以达到一百岁左右,还能生育吗?
歧伯回答:掌握养生之道的人,能防止衰老而保全形体,虽然年高,也能生育子女。
这个故事让大家更感兴趣了。
因为这已经切身的关系到一众粉丝的切身利益,生育问题。
上面也给你解释了,什么时候能生育,什么时候不能生育。
生育的关键是什么?
不能生育的关键又是什么?
“我靠,凡哥,您今天跟我们讲的实在是太有用了。”
“哈哈哈,是不是想生娃了?”
“是的,是的,但最近一直怀不上,检查又说没问题,我头痛死了。今天听了您的说法,我感觉就算不去看医生,我也能怀。”
“加油。”
这时,又有一位粉丝问道:“凡哥,难道您说的这个就是中医?”
“是的。”
陈凡点头:“其实中医就是这样,他是一种顺应自然的一门学科。如果我们按着中医里面的理论而生活,那我们的身体将会非常的健康,寿命也会比之普通人更高。”
当然。
中医不能光有理论,他还得有具体的诊断方式。
所以。
接下来,陈凡又讲了一个故事。
“下面,我跟大家再讲一个扁鹊的故事。”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神医,他原来的名字不叫扁鹊,他姓姬,秦氏,名越人,所以也叫秦越人。扁鹊曾居住在中丘蓬鹊山的九仙洞,从师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修得高超医术。曾经,他医治好赵简子五日不醒之症,赵简子赐四万亩于扁鹊,恰好这个时候有翩翩欲飞天然石鹊和静观天下神奇石人形象,于是后人又尊称其为扁鹊。”
“因为扁鹊医术非常高,所以他便周游各国,行医为生。这时,他来到齐国。蔡桓公派人招待他,扁鹊望着桓侯的气血颜色便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意思是是说,扁鹊认为蔡桓公的病在皮肤的纹里。
但桓侯却说:“寡人无疾。”
扁鹊然后就出去了,桓侯就对别人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意思说的是,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疗,然后治好了,当成是他的功劳。
这显示是蔡桓公在鄙视扁鹊。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这里的肌肤不是肌肤的意思,这说的是肌肉的意思。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陈凡所讲的故事,就是着名的《扁鹊见蔡桓公》。
这是前世韩非子写的。
他的本意是告戒为政者要面对现实,倾听百姓的意见,而不是逃避。
但是。
这放在中医这一块,这学问可就大了。
这不。
陈凡讲完这个故事,有粉丝就问了:“凡哥,扁鹊是怎么知道蔡桓公生病的,他又没有进行把脉。”
对于此。
陈凡便说道:“其实中医里面,切脉是最下乘的作法。在中医里面,如果在诊断病人的时候,他一般会遵循四个方法,即望闻问切。”
“什么是望闻问切?”
“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这是《难经》里面关于望闻问切的解释。
“简单来说,望就是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
具体就是指看五官,目舌口鼻耳,看眼睛是否有神,眼白是否有异常,舌头是否过红,舌苔是否过厚,舌苔颜色是白还是黄,口腔是否有炎症,颜色是否过红或过白,鼻子是否有有鼻炎,鼻涕是稀还是稠,颜色黄色还是白色,耳朵外形、性状,主要看耳轮耳轮肉厚的肾先天就比较好,然后有没有耳鸣或者耳炎……”
“我去,一个望字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有趣,有趣,凡哥,那闻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