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淮说道:“这就要看未来的制度怎么演变了。说到底,很多时候,思想观念和制度才是一切……如果我们做不到,那就请你们这群接班人到时候继续努力了。”
殷怜想了想,慎重其事地回答道:“我会努力的。”
殷淮意外抬眉。
之后殷怜拿到了名单,名单里其实还夹杂着照片,是她主动要求的。她把照片独自分离出来,然后带去给了孩子们,让他们一一进行辨认。
辨认的成果是显着的,之前父母跳得很欢,被殷怜拉着做了个典例的女孩,正好跟殷淮推荐的某个对象有过接触。
殷怜就针对性地理出了与之相关的证据,证据数量不多,但是拿来搞事足够了。于是她很快联系负责这方面工作的人手,补充上了这方面的消息。
不过为了能够让这些消息不那么集中,对方使用了另外的身份和账号,使用另外一个媒体渠道,对于这件事进行了揭发。
这次的揭发之中,主要曝光了彼得潘与这位当事人的联系,以及对方与彼得潘旗下童星的“异常”接触,另外还有对方对于彼得潘这些年来的关照。
不是每一条都有切实的证据,但是却有各种各样的蛛丝马迹。因为殷怜放出的都是真实的消息,就算有些消息不是那么确定,也不会偏离太多,所以不知道的人也就算了,只能从过往的新闻或者公开情报里得到少量看上去符合爆料的情报。
反而是与当事人关系越亲密,接触得越多的人,越容易察觉这些“爆料”的巧合性,进而把它当成某种证据。
加上殷怜少量地安排了一些水军号在那里煽风点火,鼓动情绪,很快就有野生的“爆料人员”出现,开始以知情人的身份提供情报了。
这些情报很多半真半假,但是一定要说的话,里面确实有不少有证可查的真实情报。殷怜让爆料的营销号把这些有石锤的情报都转发或者回复了一下,令其暴露在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之内。
这无疑是非常有效的。
当天下午四点半左右,有专门的调查组联系到殷淮,找上门来和殷怜见了一面。对方跟每一个孩子都进行了谈话和取证,并与负责人交换了电话号码。五点多,彼得潘受到查抄,殷怜拿到了跟孩子们相关的所有文件副本,以及合同的正本。次日彼得潘受到正式文件,勒令解散,同时中层涉事人员受到审问,一部分被收押。
早上十点左右,清算组入驻彼得潘,同时被殷怜举报的九位父母都受到缉捕。
……整件事的效率高到殷怜以为自己按了快进。
彼得潘的变故引来了很多人的热议。殷怜在征求过同意之后,以余下受害者以及少数几位家长的名义,让律师对彼得潘进行了起诉。
这个起诉并没有主动通知媒体进行曝光,但也还是难以避免地透露了出去。不过由于殷怜采取了保密的行动方案,具体的案件细节并没有公布出去,所以也无从知道殷怜起诉的具体内容。
按照一般情况来说,殷怜是不可能通过代理人获取到监护权的,但是这个案件里面,她对于剩下七个孩子的家庭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把每一个人的档案都分析得十分深入。她以彼得潘的事件作为例证,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证据,对法院提出了撤销孩子监护权的申请。
而以孤儿院的名义,在法律规定下,他们是有权对于有“性侵害或者出卖孩子”的行为的父母提出此类申请的。
但是判决并没有马上下来,毕竟殷怜一次起诉的人数过多,而孤儿院的建立又过于仓促。
然后就在这个时候,网络上开始流传一些视频。这些视频里虽然主角都打了马赛克,但是关注这件事的人很容易就能发现这些视频跟彼得潘事件有关……或者确切地说,视频上传者很恶意地上传了之前活跃在网上的童星父母的相关视频。
法院的判决很快就下来了。
接下来,殷怜可以说是相当忙碌。虽然打下手的人不少,但是专门作出系统性的安排就花费了不少时间,几乎连课间都在关注事情的发展——住所,学业,课程,是针对孩子们的,而方案,资金,人员,则是针对孤儿院本身的。
这个过程花费了殷怜不少钱。
不过好在有季湘君帮忙,这方面的事物殷怜没走什么弯路。为了能够省时间,殷怜花费了不少钱,不过对于现在的她来说也是九牛一毛。殷家夫妇都知道她现在算个小富婆,倒是没有在这方面有过多干涉。
就如同季湘君所建议的,殷怜并没有直接对孩子们或者孤儿院进行捐助,而是专门设立了两个基金——一个针对“受父母侵害的未成年受害人”,另一个则是“少儿艺术家培养基金”。为了可以进一步减少可能出现的争议,后者就连捐助都是以课程或者勤工俭学的机会来进行捐助的——基金刚建立,而且本身的性质有点特殊,目前也缺乏足够完善的机制,殷怜只能暂时这样处理,等以后再慢慢完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