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哈哈嘿
…………”
随着一声熟悉的旋律在台上响起,校场里的数万人齐齐抬头,那一致性好似之前排练过一般。
民歌声悠扬婉转,带着太行山特有的韵味。
随着歌声临近,一个人影慢慢出现在了舞台上。
那是一个包着头布,身形略微勾楼的老农,他一边走一边扯着嗓子唱山歌。
在老农的面前,绿油油的麦浪在微风之中翻涌。
山歌嘹亮,老农脸带笑意,他用沧桑的手抚过一片片麦苗,那温柔的感觉好像是在抚摸自己的儿孙。
震惊!
台下的人无论士兵还是百姓全都呆住了。
他们此生从未见过如栩栩如生的艺术表现形式。
所有人好像石化了,一般一动不动地盯着台上的演员。
江东站在远处见此情景觉得有些好笑,老农的形象和台上的艺术布置都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以一个21世纪人的眼光来看觉得十分虚假。
但,
这个时代的老百姓是第一次看到仿真的舞台布置,所有人大气不敢喘,眼睛也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美妙的细节。
台上的表演在继续,
“爹爹……”
先是清亮欢快的女声从舞台后面传出,然后一个衣着朴素、面容活力的姑娘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喜儿,快来看咱家的麦苗,长得是那个好哟,今年定是一个大丰收。”
“爹爹,我晓得,我晓得,我都听到你唱歌了喔……”
简短的几句对话将两个极为传神的人物形象烙印在了台下众人的心中。
观众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喜儿的活泼,感受到了父女二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喜儿,今年有余粮给你和大庆办婚礼了!”
“爹爹~”喜儿羞涩地扭过脸去。
那因害羞而泛红的脸庞看了台下的战士们心神一荡,有人如痴如醉,有人则想到了他自己的喜儿。
接下来良善地主沈德功及恶人黄世仁登场,通过两人的对比,让观众们直白的认识到了何为善何为恶。
憨厚的郭大庆一出场就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因为这样的形象实在是太常见了,战士们参军之前是这般样子,大多数妇人的丈夫在结婚之前也是这样。
喜儿和郭大庆站在一起便让人联想到了美好的爱情,女人们的脸慢慢红了,男人们则为郭大庆的笨拙而焦急。
“喜儿,等我两年好不好,两年后我回来娶你!”
听闻此话,观众们的心情和台上的喜儿一样一下子沉了下来。
“黄世仁!”
很多战士死死地拽着拳头,在心中一遍遍地怒骂着黄世仁之名。
喜儿是那样的善解人意,他向观众们展现了一个年轻姑娘的爱情与无奈。
郭大庆穿上军装,跟着背枪的国军队伍离开了小小的山村。
临行之前,沈德功向郭大庆保证会继续给喜儿家加减租减息,并祝愿郭大庆能够建功立业,平安归来!
与沈德功的热情相反,黄世仁躲在阴暗之处露出了一个奸诈且猥琐的笑容。
两人的表现给第一幕之后的剧情埋下了重重的悬念。
最后,
喜儿穿着红衣,扎着红头绳,站在村头目送郭大庆远去,在她的身旁是不停翻涌着的绿油油的麦浪。
在此将喜儿坚强的性格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台下的女人们被剧情所感染,不由自主的流出了眼泪。
可让她们看到台上喜儿那坚强的笑容时,女人们哭着哭着也笑了。
第一幕至此完结,留下了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后续。
台上的演员们在鞠躬之后慢慢隐到了舞台后面。
安静!
巨大的校场里坐了三万多人,但是此刻所有人的目光炯炯地盯着舞台上,没有发出任何的声音来。
他们在期待,期待故事的继续。
只是让所有人失望了,文工队今天只演出第一幕!
看到意犹未尽之时突然没了,那种抓心挠肝的感觉笼罩在三万人的心头。
要不是边上站着荷枪实弹的独立旅战士,很多人当场就要冲到舞台后面去把演员揪出来了。
“唉!”
众人的心头萦绕着两股情绪,
一是意犹未尽的失落,二是对剧情后续发展的期待。
“下一场什么时候演啊?”有人大着胆子问道。
“三天后!”
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百姓们恋恋不舍的离场。
“我看黄世仁似乎在憋着坏啊,真替喜儿担心呐!”
“我也是,我也是,观音菩萨保佑,喜儿千万别出事啊!”
年轻的姑娘们一边走一边为剧情的发展而担忧。
“呜呜呜……喜儿好可怜哦……”10来岁的小女孩趴在娘亲的怀里哭泣。
“别担心,大庆一定会回来娶她的。”妇人安慰道。
独立旅的战士们看完戏之后全都陷入了沉默,有郭大庆同样经历的人战士们中至少有一成。
为了打鬼子,他们离开了心爱的姑娘,此刻很多人都在想着村里的姑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