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新晋方理事

作品:文娱,我只喜欢拍电影|作者:道人家|分类:都市|更新:2023-03-30 22:48:31|字数:8512字

计划的主题大致不变,振兴华语电影,向海外输出华语文化。

在接着,各部门的头头上台发言,长篇大论。

领导讲的都是官话套话,让人听的昏昏欲睡,提不起半点精神。

两个小时过去,会议终于来到正题。

前年在开年会议上,跟陈达人拍桌子的影协副主席康剑民,代表影协发声,直指目前华语电影行业的困境。

“当前的电影行业,很有一股资本主义盛行的二八定律,大片、大卡司、大制作占据最好的档期,拥有最强大的宣发,冲击更高的票房。

市场的份额,最起码有八成被大制作占领,余下的两成才被小成本制作瓜分。

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华语电影市场日渐繁荣,中小成本电影也是市场的一份子。

每年才多少部大制作,一年十二个月,院线上映的片子大部分都是中小型成本!”

康剑民先是指出当下华语电影的弊端,大片通吃,中小成本被轰的连渣子的不剩。

随即,他又话锋一转,抬高几分声音道:“说道小成本电影,今年初电影协议曾联合光电下属的统计机构,特意就小成本影片的问题做了大规模的调研活动。

我们发现,小成本电影在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粗制滥造,题材立意不高、剧情故事单一、逻辑弱、内涵不够、三观不正等等弊端因素。

风格多变,本应该是中小成本的优点!

可就我们调研发现,大多数影片在开机后连剧本都没有完善

投资方、导演、剧组,甚至演员都没有拍好作品的概念,以至于成片出来水准极低,导致观众不买账!”

随着康剑民的发声,台下的众人纷纷来了精神。

他的话说的没错,说道了许多人的心坎里。

一部电影。

如果说立项之初,导演、演员肯定占据首位,名导、名气大的演员加持下,投资方才会投钱。

但当剧组筹备完善,开机拍摄后,电影剧本必须放到第一位。

这时候箭在弦上,导演、制片、剧组各部门、演员全都到位,马上就开拍了。

突然发现剧本没搞好,或者说导演有新想法,想换个拍法。

这尼玛要死啊!

剧本不完善,电影叙事方面得出大问题,导致前后风格不统一。

还有的导演想一出是一出,不顾电影的质量,只想着赶紧杀青,趁着市场火爆圈钱。

两部、十部、百部。

每年无数中小成本电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淹没在院线,被大制作拍死在沙滩上。

王中君、于栋、王长田、宋戈等人频频点头,对康剑民的话大为赞同。

小成本电影,主打一个以小博大,制片方多是新成立不久的影视公司。

这些新成立的公司,绝大部分的老板都是跨界而来,根本就不懂电影。

酒桌上多喝了两杯,一吹牛,一拍脑袋就决定投资,根本没有好好制作的念头。

这些公司还喜欢单打独斗,不找专业人员加盟,不找大型公司把关。

好似生怕被大影视公司看中他们手中的项目,偷摸给抢了一般。

等成片出来后,电影的好坏也不懂,一股脑的上门找各大影视公司发行。

一上来,张口就说他们拍的电影是一部大黑马!

你们这些大公司不投个几千万宣发费,绝逼后悔一辈子,对不起他们的辛苦付出云云。

再接着,康剑民又说起一些卖座的小成本电影,说这些电影‘情节庸俗、趣味低级’。

“抛开那些卖不动的小成本电影,那些卖座的国产中小成本的电影同样存在着各种问题。

价值缺失,情节烂俗,一味拉低审美哗众取宠。

其中《一夜惊喜》、《小时代》、的遭诟病最多,前者桥段低俗,为求搞笑不讲下限,后者则大肆宣传拜金观念腐蚀受众的价值观!”

诚然,一部电影、电视剧不必每个情节都像教科书一样说教育人。

但我们是电影人,每创造一部作品,我们总要替观众们考虑考虑。

只为了博受众一笑,为了追求票房,不顾电影的基本逻辑,枉顾现代人民的三观,情节极尽浮夸、道具极尽奢华,往往无法赢得口碑上的肯定。

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需要创作者在追求赢利的同时也提高电影的文化含量,为观众提供“可口”又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好一番指责后,康剑民才满意的放下话筒。

他很懂分寸,没向各大影视公司开炮。

真要依着他刚才的话语,徐争的《摩登时代》、冯裤子的《非诚勿扰2》、赵燕子的《致青春》都在批判的范围内。

……

康剑民说完,正位李前接过话题又聊了起来。

李前指出,当前华语电影存在许多跟风抄袭事件。

一个电影大卖,后面必然会有多部跟风之作,借用前作的热度跟唬头。

这是不健康的行为,是华语电影的毒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文娱,我只喜欢拍电影》,方便以后阅读文娱,我只喜欢拍电影第362章 新晋方理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文娱,我只喜欢拍电影第362章 新晋方理事并对文娱,我只喜欢拍电影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