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小二楼下来,一条大黑狗直奔叶浩然而来。
是一条罗威纳,三大护卫犬之一,取名‘阿吉’,是老人留下的。
围着叶浩然转了一圈后,跑去了阴凉处歇着。
叶浩然也坐到葡萄架下的石凳上面,第一件事就是先查查自己账户上的余额还剩多少。
“个..十..百..千..万...艹!”
全部家当只有五位数,有零有整8万出头,还不至于饿死。
其实他的全部资产并不只有这些。
这里是洱海旁的一座小村庄,村子不大,茶马古道也不长,还没有被游客过多地打扰。
他的住处是由两个宅基地拼在一起建成的木楼,一座正房一座厢房,L形上下两层。
厨房在厢房,正房厅堂两侧个一个侧屋。
二楼有个正房厢房连在一起的长廊,正房二楼有三间房,厢房二楼除了一间房外,还有一个大大的露台,不管是养花卉喝茶还是吃烧烤都是个不错的地方。
院子正好紧挨着唯一的石铺主路。
后面还有一大片属于他的小茶山,长是很好,就是卖不出去。
村头还有几十亩的稻田,不过已经租给了其他人,而且租金还很便宜。
这些东西都是老一辈留下的,学业有成后没多久,唯一在世的亲人爷爷去世,他回来继承了这些遗产。
叶浩然放下手机闭上了眼睛。
他需要缓一缓,脑子里暂时还有些乱乱的。
不知过了多久,浑身轻松的叶浩然站了起来,看着四周简单优雅的小家,忽然笑了。
这里也不错,上一世忙碌了一辈子,是时候该歇歇了。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先填饱肚子。
上身白短袖,下身牛仔裤,穿了双凉鞋走出家门。
刚回到这边还不太熟,站在门口正想着去哪里混口饭吃,邻居阿嬢忽然端着个小砂锅走了过来。
“哟,你是刚回来的哪个....?站这儿干嘛呢?”
“阿婶好,我是叶浩然,我没什么事,正想去哪吃饭呢。”
阿桂婶声音很是洪亮,说起话来还挺有意思:“没饭吃啦,是不是知道我要做黄焖鸡特意留着肚子呢?我要是不请你是不是不给你面子啊!”
叶浩然也嘿嘿笑了起来:“您要是这么说,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德行!过来一起吃吧,反正也是我一个人吃。”
叶浩然笑嘿嘿着跟在后头来到隔壁院子,阿桂婶家的院子比叶浩然那边小了一半,不过更有族家味道一些。
叶浩然坐在院子里的小椅子上玩着手机,没一会儿的功夫黄焖鸡出锅,香味直接飘到了叶浩然眼前。
“阿婶,我帮你。”
叶浩然垫上一块隔热布,端着砂锅回到刚才坐的地方,阿桂婶也端着两碗米饭走了过来。
“阿婶,我看刚才桌子上有几个茶杯,家里来客人了?”
“叫我阿桂婶就行,茶水是刚从城里回来的小谢喝的,说要回来创业,跟我商量要把这里改成民宿。”
给叶浩然递了双筷子后继续说道:“你说吧,之前也有人来说要开发旅游,民宿也做了,不还是倒闭了嘛,他现在回来又要搞,还不是一样要赔钱。”
叶浩然笑着摇摇头,夹块鸡肉到嘴里边吃边说道:“阿桂婶,那可不一定哦,人家是研究生毕业,有自己的想法。”
“别提了,好不容易考了个研究生,那么好的工作说不干就不干了,回来干嘛!快吃快吃,一会儿凉了。”
叶浩然‘嗯嗯’两声大口大口的吃着。
最近几年,逃离北上广回乡创业渐渐形成了一股风潮,一些有能力的人,在工作遇到瓶颈的时候都会想着寻求突破。
而旅游业的火热,正好给了年轻人机会,尤其是那些家乡很有特点的远方游子。
正因为了解当代打工人在繁华城市的浮躁,于是在旅游业上做起了文章。
把返璞归真的乡村风情当做主体,融合了极简、品味、轻松、休闲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吸引那些忙碌疲惫的人们来这里放松。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自然希望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至于能不能做起来,除了管理运营和宣传以外,还需要一丢丢的运气。
吃过饭后,叶浩然帮着把碗刷干净后离开了阿桂婶家。
没回家,而是在小村里转了起来,走在茶马古道上,没有望不到头的牌匾,没有霓虹灯,也没有叫卖的喇叭声,更闻不到汽车的尾气。
抬头就能看到蓝天白云和远处的山峦,脚下就是一块一块石板铺成的小路。
偶尔会看到一些阿婶在道旁摆摊卖手工制品,还有骡子背着货物晃悠着铃铛。
生活节奏真的很慢,慢到走路都不自觉的放慢了脚步。
逛了一圈,回到家的时候叶浩然手上多了很多东西,一些工具和花草籽。
院里只有一棵树和葡萄架,墙根底下空着也是空着,不如种一些花花草草。
小篱笆全部拆掉,再用砖头重新围起来,把所有的土都翻了一遍后种下花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