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孙儿今日所言,不可让外人得知,孙儿去见见父母,马上就会回来。”
李根起身往外走去,吩咐赵四准备马车。
“哥,等等乐乐啊,自从母亲有了小弟弟,乐乐还没回过长安城呢!”
“好。”
李根闻言点点头,看着乐乐不紧不慢的将饭菜吃完。
然后牵着乐乐的小手,往门外走去。
“哥,咱给父母带几个大西瓜吧,这天怪热的,到了府里,咱也好解解暑气啊!”
“行,都听乐乐的。”
李渊在后面伸起大拇指,为长乐的聪慧伶俐而点赞。
等到李根抵达安善坊的府邸时。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早已在安善坊的府邸,等候多时了。
“孩儿,见过父亲大人,母亲大人!”
李根和长乐齐齐施礼。
“根儿,乐乐,这大热天的,你俩怎么大中午跑过来了?”
李世民论演技,绝对是超一流的。
“父亲,哥说弟弟那名字虽好,可是咱家不能用。”
不等李根开口,长乐率先开口说道。
“哦,竟然有这种事?因何不能用?”
李世民脸色颇为疑惑的看向李根。
“父亲,实不相瞒,当今天子和皇后娘娘的小皇子,正是名叫李治,父亲还是为弟弟另取名字吧!”
李根和李世民说话的间隙,长乐跑到母后耳边,一阵低语,让长孙皇后心砰砰砰直跳。
“哦,若真是如此,那为父还真要为其另取名字,为父只是好奇,根儿如何得知此事的?”
“父亲,有些事,孩儿确实有难言之隐,您还是莫要追问了。”
“好,既然如此,为父就不追问了。”
“天气如此炎热,还不把那西瓜抱来,咱们一起消消暑。”
李世民话音落地,身边的家仆,立即开始行动起来。
“母亲,您也来一块西瓜。”
长乐非常孝顺的,先拿起一块切好的西瓜,给床榻上的母后送去。
“母亲,再过十几日,就到了弟弟满月的日子了,咱们回庄园里面办满月酒。”
“好,都听根儿的。”
长孙皇后微笑着点点头。
李世民则眉头紧皱起来。
“根儿,你弟弟的满月酒,咱们可能要推迟几个时辰。”
李根闻言也瞬间恍然大悟。
“父亲,您是说,那日正好是中元节,您要随陛下去参加祭祀大典?”
李世民闻言点点头,说道。
“参加完祭祀大典,宫里的小皇子殿下,肯定也要办满月酒,为父身为朝廷命官,岂能不随同僚一起祝贺一番。”
“父亲若是不说,我还真差点忘了,俺这个弟弟啊,和当今天子的小皇子殿下,同年同月同日生。”
“好,一切就按照父亲的意思去办,孩儿先告辞了。”
长乐见状也起身告退。
小丫头可是聪明的很,还是庄园里面的日子舒坦。
看着李根和长乐离开府邸,李世民满脸都是笑意。
“二郎,长乐刚刚告诉臣妾,咱们的孩子乳名为稚奴。”
李世民震惊的无以复加。
“这…这真是长乐刚刚告诉你的。”
长孙皇后郑重的点点头。
“观音婢,朕,越来越看不透这孩子了。”
“他究竟还知道多少事情?”
“观音婢,李治这名字看来是天意难违啊,稚奴也是一个不错的乳名。”
“咱们只有在根儿面前,给这孩子再取一个名字了。”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商议良久,最终决定取名李固。
寓意着他们俩兄弟,根深蒂固。
消息传到李根耳中,李根非常高兴和欣喜。
根深蒂固。
确实非常有意义。
七月十五,中元节。
这个时代,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节日。
李世民下敕天下,三日内诸州百姓禁止宰杀渔猎。
唐朝的中元节,是一个和天地灵魂对话的日子。
并不是后世所谓的鬼节!
作为李唐道教治国的理念,道教的三大日子被法定成全国性的节日。
也就是上元,中元和下元。
上元是正月十五,中元则是七月十五,用以祭祀先祖并抚慰万灵。
一大早,百官们便在光顺门等候。
一身龙袍的李世民和一身凤袍的长孙皇后。
坐在天子座驾上,左右两侧,都是身着新衣的仪仗队。
这些仪仗队,每逢重大祭司活动,方才出动。
成员大多数来自于教坊司。
祭坛早已设好。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率领文武百官,一路直奔祭坛而去。
两侧的仪仗队,奏响鼓乐。
在祭坛前面。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要虔诚的奉上香火。
口中念念有词,祈祷先祖保佑,国泰民安之类的话语。
文武百官们,则要跪拜叩首。
这是一场非常郑重而严肃的祭祀大典。
道观组织的神仙仪仗,更是让人瞩目。
他们在法场主持各种仪式,人人口中,更是念念有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