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改良,改革,革X

作品: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作者:迷糊又无奈|分类:历史|更新:2023-04-22 23:09:18|字数:8216字

他毫不迟疑的道:

“改革第一步已经开始了,至于第二步,就是结党,虽然结党不好听,但若孑然一身,自然谈不上改革。”

第一步无疑就是新学。

凡是改革,都要有个核心诉求。

这个诉求一般是通过口号或者学说的形式公诸于世。转

王安石改革的时候,就建立了自己的学说。

荆公新学。

如果说这门学说围绕的是“道德”两个字,冯一博他们的新学核心就是“君子”。

看似相差不多,但其中的指向却截然不同。

简单来说,王安石用道德要求自己,冯一博用君子要求别人。

王安石的思想是“外王内圣”。

其中“内圣”指“道德性命”之学,“外王”指“新法”。转

他要先建立道德系统,再延伸影响新法的执行。

而冯一博的思想其实是外儒内法。

他的想法,就是用圣人的学问,建立新的规则以约束别人。

王安石的学说是标准的儒家,冯一博的新学则更接近法家。

可惜,陈勤之对于他们的新学还是有些误解,并不想谈及这个。

于是他便略过第一步的话题,直接问道:

“说起结党,那老夫就要问问侯爷,结党最重要的是什么?”转

一说起结党,很多人会想到四个字:

志同道合。

然而,冯一博对此却有着不同的理解。

他觉得,所有改革的根本目的,其实是缓解阶层之间的矛盾。

说白了,就是将既得利益群体的部分利益拿出来重新分配。

拿得少的,或者说,为了不引起动荡,尽量只拿最不合理的部分。

在不改变现有分配方式的前提下,让既得利益群体少吃点。转

这就叫改良。

拿得多了,既得利益群体肯定不愿意。

两边最后要是掀起武装斗争,那就要命了。

如果最终的结果,是彻底打破原有分配模式,出现新的分配模式。

玩的是既得利益群体的命,所以就叫……

革X。

而想在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拿得不多不少。转

让既得利益拿出不合理的部分,进行重新分配,并将不合理的分配方式加以修正。

只对不合理的部分修改,变革。

就叫改革。

所以,改革问题既是阶层问题,也是利益问题。

那么,在“志同道合”这四个字的背后,就还隐藏了四个字。

那就是……

“利益一致。”转

听到冯一博的话,陈勤之不由怔了一下。

随后,他的眉头紧锁?

显然他想到了“志同道合”,想到了“选贤任能”,甚至想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

可他想到了很多可能,就是没想到冯一博的答案是这四个字。

稍一琢磨,差点拍案叫绝。

但再仔细想想,却又坚定的摇了摇头,道:

“以利益聚人心,那样的改革不过是换下一批人,又上来一批人罢了。”转

儒门向来羞于谈“利”。

陈勤之虽然知道治理国家离不开利益二字,但他还是认为道德才是真正的基石。

他认为,以利益聚集的群体,最终的目的也是利益。

这样的改革,显然只会更糟。

而听到这样的评价,冯一博却丝毫不慌,笑道:

“改革改革,自然就是改旧革新,不论新旧,都要有人管理,所以只要换下一批人的同时,立下新的规矩,再缝缝补补,不就又是几百年?”

他想要的改革,自然不是王安石那样费力不讨好的方式。转

在他看来,王安石就是在错误的社会环境下,有一颗革X的心,努力做着改革的事,用的却多是改良派。

这位拗相公想要的,远比能做的多太多,能做的又用错了人。

这可能就是王安石失败的原因吧。

北宋时期仁宗无后,致使帝王世系改变。

接任的英宗面对曹太后和韩琦、富弼这样的组合,被压的死死的,完全无法掌握话语权。

好在,宋英宗很快就没了。

可惜的是,他儿子神宗登极也不比他的处境好多少。转

他面对韩琦的时候,韩琦已经是三朝元老。

主弱臣强局面,让“心有大志”的神宗急于做出一些改变。

他需做点什么,才能确立自己的地位。

好在,他这个时候能做的很多。

北宋当时的政治、经济、外交等等,就没有没问题的地方。

别的不说,只“三冗”,西北二虏,再加上严重到畸形的土地兼并。

这三座大山,各个都有动摇社稷的可能。转

这个时候,神宗,或者说大宋,就需要一场变革。

王安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启了变法。

看起来,社会环境好像到了可以变法的时候。

可惜,神宗空有大志,却没有决断。

一个优柔寡断的君主,是不可能支撑起一场变法的。

现在的大魏,除了国土大一些,其余各种问题比起大宋没好到哪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方便以后阅读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第三百六十七章 改良,改革,革X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第三百六十七章 改良,改革,革X并对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