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玉米已经开始授粉,过大半个月差不多就可以吃了。”李德奖介绍道。
“船上有种植的玉米?”长孙无忌惊奇的问道。
“燕国公担心只是种子,回来无法存活,同时也是为了多总结一下经验,每一种食物,在船上都有种植,我们在路上已经收了一季。”李德奖笑呵呵的说道。
“燕国公老成持重,他做事朕非常放心。”李世民心情非常的好,虽然还没有见过实物,他已经开始期待起来。
“嗯,燕国公这次出海,真是太值得了。”房玄龄感叹道。
“不错,不错!王牧长年奔波在外,接触众多小国部落,消息很广,难得他愿意亲自冒险,前去验证。有了他带回来的粮种,天下百姓,又少了缺粮之忧。”李世民感叹道。
“燕国公说了,种植红薯,土豆,只要不是很严重的天灾,或者遇到贪官污吏,百姓就不会吃醋饱。”李德奖昂着脖子,很是自豪的说道,他见识过玉米,土豆,红薯的产量,所以有此自信。
玛雅人种植的也就那样,不过他们种植在船上的,那收成就太好了,有农家肥灌既,还有人精心照料。
船上的人,大半时候是很无聊的,所以船上种子的东西,别说野草,连虫子都见不到一个。
“辛苦了!回家好好陪陪你父亲,他会为你感到骄傲!等燕国公他们到了,一起出来,接受全长安的迎接。”李世民拍拍李德奖说道。
“微臣遵旨!”李德奖有些激动的起身抱拳行礼。
“好啊!好啊!朕期待的太平盛世,终于要到了。”李世民看着远方感叹道。
“陛下!如今大唐,已经是太平盛世!”长孙无忌有些不服的说道。
“还有很多不足啊!蜀中,江南,关中如今还行,其它地方呢?每一年都有御史查出贪腐的官吏,百姓依旧在受苦!朕心里着急啊。”李世民说道。
“陛下也不用太担忧,这人心不足,是正常的事情,只要加大巡查力度,慢慢就会好转。”房玄龄宽慰道。
“朕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可是有的人,做得实在太过分了,完全不给百姓活路啊。”李世民说着,脸上带着愤怒之色。
他说的是去年巡查之时,有地方官员,居然敢把御史杀了,整个县城都被控制,百姓几乎全部沦为佃户的事情。
长孙无忌眉头一皱,他知道那些偏远地方,确实不好管理,地方官员也贪,但这事还真没法劝说。
“希望这次燕国公带回来的粮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房玄龄转移了话题。
“人力有限,南方种植水稻,北方种植小麦,即便多几种粮食,也只是锦上添花,就像山药葛根,始终无法和小麦相比,对土地肥力要求也大,两年一收,只能说省事。”长孙无忌摇摇头说道。
房玄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没有反驳,毕竟他也不清楚王牧带回来的种子,到底如何,不过他心里隐约有种猜测,绝对不会是长孙无忌所说的那样。
如果王牧在,一定会鄙视的看向长孙无忌,一个大陆的人,能作为主粮,又怎么会差,况且也正是因为有了红薯,人口上亿,都能解决饥荒。
这事没有对外公布,就连礼部,也只是知道王牧有大功,带回来很重要的种子,具体如何,只有有限的人才知道。
“燕国公王牧!劳苦功高,不远万里,亲自带回来粮种,特加封太子太保……”
“臣!叩谢陛下隆恩!”王牧拜谢,从礼部尚书柴绍手中,接过圣旨。
“燕国公辛苦了!”
“有劳谯国公!”
“这些就是新粮吧?长势真好!”柴绍看着马车上的玉米,赞叹了一句。
这些玉米是种植在陶罐之中,每一罐保留了三颗,单单是看玉米包,就知道里面的果实不小。
王牧回头看了一眼,满意的笑了笑,原本他以为这样搬动玉米,会影响玉米生长,好在并没有发生这种情况。
这些玉米是挑选最饱满的种子种下的,陶罐里面的泥土,也是枯树叶沤的肥,再加上沿途船上的人亲自浇灌,可以说肥力十足。
玉米也没有姑复他们的心血,个头饱满,已经快要干上记忆中的那些。
“这就去玉米,再过几天,就能吃了。”
“天气太热,燕国公我们早些回城吧。”
“谯国公请!”
“请!”
“燕国公不远万里,寻回粮种,有功于社稷,特加封上柱国,以示其荣,特赐长安城骑马,太子坠蹬。”
到了城门口,又是一道圣旨。
“臣叩谢陛下隆恩!”
“燕国公请上马!”李承乾把圣旨递给王牧,亲自拉过马缰说道。
“臣不敢!太子请!”王牧急忙拱手说道。
“这是燕国公应得的,父皇还在皇城等着,燕国公请吧!”李承乾笑盈盈的说道。
“这…”
“有劳太子!”知道躲不过,这是李世民要作秀,王牧只能遵从,再次行礼,翻身上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