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这其中耒阳何家,大理段家,他们负责开采运输石材,臣是用山庄抵债;还有韦家的水泥,杜家的瓷砖,太原王家的煤炭,岭南冯家的木材,江东四大家族的珊瑚,也是用山庄抵债。”王牧很肯定的说道。
“听你这话,供货的人,你根本不给钱,只是拿一处山庄给他们?感情别人自己拿材料,修建的房屋你只给小小的一栋?”李世民震惊的问道。
“一处山庄当然不够,碑林,市场都有他们的份,当然!他们不愿意,臣也给钱。房子只能抵扣一部分开支,其中一些大供货商,抵扣不完,还是得给钱的,至于百姓和工匠,那都是要给钱的,还有生活,工具,这也是很大一笔开支,二期工程,都得等碑林和明年山庄的钱收上来,才能动工。”王牧摇摇头解释道。
用房子抵扣一部分货款,这可是开发商应对供货商最好的办法,多的直接拿好几套,十多套的都有。虽然说是打折,其实开发商还是能赚不少,只是苦逼供货商,为了赚这点钱,还得辛苦卖房子。
开发商一般都是计算过的,支付给供货商的钱,刚刚比成本少一点,也就是说,供货商辛辛苦苦供货,开发商修建完成,他们就只赚了抵扣的房子,想要表现,就得自己卖掉。
开发商不仅节约了现金,还相当于压了价格,又可以少操心卖那些房子,一举数得。
李世民听明白了,诡异的看了看王牧,实在想不通,王牧怎么想到这些办法的。
仔细算来,朝廷出土地,货物有人出,王牧就只是请了不少的百姓,根本一分钱都没有掏,就把新城修起来了,按照规划,新城区比长安城占地面积还大,主要是新城区不像老城区,一个坊市挨着一个坊市。
第一期赚的钱,足够把整个规划完成,虽然说后面修建的只是住宅区,价格不会很高,但是赚钱肯定是赚钱的。
王牧死死扣住手里的钱,李世民能够理解,他知道这并不是王牧想要贪污,只不过是不想他拿走挪用,避免后期没钱修建。
想起招募百姓,李世民就觉得牙花子痛,剔除了麦麸的包子,虽然说里面包的是豆芽,但这完全就是细粮,还是一天三顿,以前地主家都不敢这么吃。这一笔开支就非常大,每天都有许多粮食,运送到工地,那数量听得他心惊胆颤,总是在怀疑,王牧会不会带人把大唐的粮食吃没了。
好在他打听到,市面上粮食虽然涨了一点,总体还是很平稳,他这才放心。而且老百姓吃三顿细粮,可是对朝廷,对他李世民歌功颂德,感激涕零,可以说是让他痛并快乐。
“这种办法,能不能用在其它地方?”好一会,李世民才开口问道。
“不可能!只有长安才有这个条件,换着其它地方,谁又愿意花大价钱来购买房子呢?没有好处的事情,可没人愿意去做。”王牧摇摇头说道。
“唉!”虽然心里隐约已经明白,听了王牧的分析,李世民还是忍不住失望的叹息一声。
“陛下也不用失望,经过这次消费,大唐有钱人家,基本上都掏出了不少的钱财物资,没几年功夫,他们不会再想消费第二次。
新城区修建,带动了经济,几年之内,长安的经济会有很大的发展,最终受益的,还是朝廷。”王牧宽慰道。
李世民轻轻点了点头,他回想起房玄龄等人的汇报,除去南洋和倭岛,今年大唐税收,比起去年增加了不少,关键今年冬天。还没有接到有冻死人的消息。
根据分析,这是因为,秋收之后,闲着的百姓,都去了新城区做工,挣了一些钱,有能力添置新衣服,购买煤炭,粮食来度过严冬。即便没有去做工,他们也可以找到另外的事情,像货郎,帮村里人做工,这些人的生意,比起以前,都好了许多。
和王牧这么一谈,对于经济这个词,李世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陛下,臣建议,以后即便没有世家出钱,朝廷也尽可能的做一些大工程,当然!这是要给百姓开工钱的那种。
朝廷用税收,来做大工程,虽然出了钱,不过能得到一个大型工程,而且百姓没有怨言,还能让百姓多挣钱,刺激经济增长,百利而无一害。”王牧劝说道。
“有道理!朕会好好考虑。”李世民忍着挠头的冲动,点点头说道。
王牧说的新名词太多,他虽然能明白其中表达的意思,但是具体牵扯到的事物,又让他不太明白,需要思考很久,需要询问他的智囊,才能做最后的决定。
女人要比男人麻烦得多,李世民和王牧都喝了好一会茶,长孙才出来。
“皇后为何包得严严实实的?”看着长孙居然带着帷帽,李世民不解的问道。
“娘娘刚刚汗蒸,又推拿过,皮肤毛孔打开,最好不吹寒风。”王牧解释道。
“那你怎么没告诉朕?”李世民问道。
“陛下和臣没有出院子,自然不用,这会身体温度已经降下来了,也就没事了,其实只要在屋内待上半个时辰,再外出的话,就没有忌讳。”王牧解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